丛枝菌根真菌对丹参酚酸生物合成的影响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1.1 丹参简介 | 第9-10页 |
| 1.1.1 丹参的分布及其形态特征 | 第9页 |
| 1.1.2 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其药理活性成分 | 第9-10页 |
| 1.2 酚酸类成分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酚酸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0-11页 |
| 1.2.2 酚酸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丛枝菌根研究简介 | 第12-14页 |
| 1.3.1 菌根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1.3.2 丛枝菌根真菌 | 第13-14页 |
| 1.3.3 枝菌根信号转导 | 第14页 |
| 1.4 Gateway系统简介 | 第14-15页 |
| 1.5 植物的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15-16页 |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 2 丹参转录组及菌根信号途径分析 | 第18-24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 2.1.2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3页 |
| 2.2.1 丹参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19页 |
| 2.2.2 功能注释和途经分析 | 第19-22页 |
| 2.2.3 差异表达分析 | 第22-23页 |
| 2.2.4 菌根信号途径分析 | 第23页 |
| 2.3 讨论 | 第23-24页 |
| 3 丛枝菌根和丹参次生代谢产物关系 | 第24-31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 3.1.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3.1.2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 3.2.1 菌根结构的染色显微观察 | 第26-27页 |
| 3.2.2 丹参植株的形态特征 | 第27页 |
| 3.2.3 丹参生物量测量 | 第27-28页 |
| 3.2.4 次生代谢产物的测定 | 第28页 |
| 3.2.5 酚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28-29页 |
| 3.2.6 RAM2和DMI3的表达水平 | 第29-30页 |
| 3.3 讨论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