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7页 |
1.1 方酰胺衍生物的结构特点 | 第13-14页 |
1.2 方酰胺衍生物的阴离子跨膜转运 | 第14-18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8-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7页 |
第二章 三脚架型方酰胺共轭物的合成及阴离子跨膜转运活性 | 第27-49页 |
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27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42页 |
2.2.1 化合物1和2的合成 | 第27-31页 |
2.2.2 化合物1和2的阴离子转运性能 | 第31-42页 |
2.3 实验与操作 | 第42-46页 |
2.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2.3.2 化合物1和2的合成 | 第43-45页 |
2.3.3 化合物1和2的离子转运活性测试 | 第45页 |
2.3.4 化合物1和2的结合常数测定 | 第45-46页 |
2.4 结论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氮杂冠醚-方酰胺共轭物的合成、阴阳离子同向跨膜转运活性及生物活性 | 第49-88页 |
3.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49-5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0-77页 |
3.2.1 化合物3-6的合成 | 第50-58页 |
3.2.2 化合物3-6的阴离子转运性能 | 第58-69页 |
3.2.3 化合物3-6的生物活性 | 第69-77页 |
3.3 实验与操作 | 第77-84页 |
3.3.1 化合物3-6的合成 | 第78-82页 |
3.3.2 化合物3-6的阴离子转运活性测试 | 第82页 |
3.3.3 化合物3-6的生物活性测试 | 第82-84页 |
3.4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全文总结 | 第88-89页 |
附录 | 第89-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