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和谐观与文化建设理论 | 第16-24页 |
2.1 马克思主义宗教和谐观 | 第16-20页 |
2.1.1 宗教和谐观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 第16-17页 |
2.1.2 我国社会主义宗教和谐观的探索和形成 | 第17-19页 |
2.1.3 宗教和谐观的理论特征 | 第19页 |
2.1.4 宗教和谐观的实践价值 | 第19-20页 |
2.2 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 第20-24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建设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理论 | 第21页 |
2.2.3 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滇西北宗教和谐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 | 第24-30页 |
3.1 滇西北多宗教共处的历史及现状 | 第24-25页 |
3.2 滇西北宗教和谐的基本状况 | 第25-27页 |
3.3 滇西北社会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滇西北宗教和谐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第30-39页 |
4.1 宗教的社会文化属性 | 第30-31页 |
4.2 滇西北宗教和谐的文化功能及价值 | 第31-33页 |
4.2.1 文化整合功能 | 第31-32页 |
4.2.2 文化传承功能 | 第32页 |
4.2.3 文化产业价值 | 第32-33页 |
4.2.4 文化生态价值 | 第33页 |
4.3 滇西北宗教和谐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第33-39页 |
4.3.1 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交融 | 第34-35页 |
4.3.2 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 | 第35-36页 |
4.3.3 有利于旅游文化的提升 | 第36-37页 |
4.3.4 有利于生态文化的保护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滇西北宗教和谐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条件与途径 | 第39-45页 |
5.1 滇西北宗教和谐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条件 | 第39-42页 |
5.1.1 滇西北宗教和谐内在的社会文化机制 | 第39-41页 |
5.1.2 滇西北社会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及取得的成就 | 第41页 |
5.1.3 滇西北宗教和谐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 第41-42页 |
5.2 滇西北宗教和谐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发挥作用的途径 | 第42-45页 |
5.2.1 深入研究滇西北社会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 第42-43页 |
5.2.2 挖掘利用滇西北宗教和谐的文化资源 | 第43页 |
5.2.3 宗教和谐资源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整合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