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抗战时期的诗歌朗诵运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8-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3页
        (一)对朗诵诗的研究第9-11页
        (二)对诗歌朗诵运动的研究第11-13页
    三、研究价值与思路第13-16页
第一章 抗战时期诗歌朗诵运动兴起的原因第16-25页
    一、新诗读书会第16-19页
    二、诗歌朗诵化的探路者——中国诗歌会第19-22页
    三、抗战催生了诗歌朗诵运动第22-25页
第二章 诗歌朗诵运动的发展脉络第25-34页
    一、武汉的诗歌朗诵运动第25-28页
    二、“战歌社”和延安的诗歌朗诵运动第28-31页
    三、桂林的诗歌朗诵运动第31-34页
第三章 诗歌朗诵的理论探索与朗诵诗的创作实践第34-46页
    一、诗歌朗诵的理论探索第34-41页
        (一)诗歌朗诵的类型第34-35页
        (二)诗歌朗诵的技巧第35-41页
    二、朗诵诗的创作实践第41-46页
        (一)朗诵诗语言的通俗化第41-42页
        (二)朗诵诗形式的韵律化第42页
        (三)朗诵诗情感的热烈化第42-46页
第四章 诗歌朗诵运动的诗学反思第46-55页
    一、“可听化”诗歌文本的强化第46-47页
    二、大众化的预期与结果第47-50页
    三、诗歌朗诵运动的余韵第50-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元小说叙事技巧研究
下一篇:王士禛《古诗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