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1.2.1 汽车被动安全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2 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 汽车安全性法规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汽车被动安全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 第14-19页 |
1.4.1 国外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2 国内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3 研究现状小结 | 第1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汽车被动安全有限元仿真理论 | 第21-29页 |
2.1 碰撞过程描述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21-24页 |
2.1.1 物质描述与运动方程 | 第21-22页 |
2.1.2 动量、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 | 第22页 |
2.1.3 虚功原理与有限元方程 | 第22-23页 |
2.1.4 显式时间积分及时间步长 | 第23-24页 |
2.2 材料本构关系 | 第24页 |
2.3 薄壳单元理论 | 第24-26页 |
2.3.1 Hughes-Liu 薄壳单元 | 第25页 |
2.3.2 Belytschko-Tsay 薄壳单元 | 第25-26页 |
2.4 接触控制 | 第26页 |
2.5 沙漏控制 | 第26-27页 |
2.6 汽车被动安全仿真分析流程 | 第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电动客车被动安全有限元模型 | 第29-50页 |
3.1 电动客车整车结构特点 | 第29-30页 |
3.2 电动客车整车骨架有限元模型 | 第30-37页 |
3.2.1 整车骨架几何模型 | 第30-32页 |
3.2.2 模型网格划分 | 第32-35页 |
3.2.3 模型连接方式 | 第35页 |
3.2.4 材料属性定义 | 第35-36页 |
3.2.5 整车骨架有限元模型 | 第36-37页 |
3.3 动力电池系统模型 | 第37-40页 |
3.3.1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 | 第37-39页 |
3.3.2 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元模型 | 第39-40页 |
3.4 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 | 第40-43页 |
3.4.1 移动壁障模型 | 第40-42页 |
3.4.2 侧面碰撞仿真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3.5 侧翻碰撞有限元模型 | 第43-49页 |
3.5.1 生存空间模型 | 第44页 |
3.5.2 翻转平台建模 | 第44-45页 |
3.5.3 侧翻碰撞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5-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电动客车侧面碰撞安全性分析 | 第50-67页 |
4.1 仿真模型验证 | 第50-51页 |
4.2 整车安全性分析 | 第51-56页 |
4.2.1 整车侧面碰撞过程分析 | 第51-55页 |
4.2.2 车身结构变形分析 | 第55-56页 |
4.3 动力电池系统安全隐患分析 | 第56-66页 |
4.3.1 电池箱碰撞过程分析 | 第56-58页 |
4.3.2 电池箱附近部件变形分析 | 第58-61页 |
4.3.3 电池箱变形分析 | 第61-64页 |
4.3.4 电池组跳动分析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电动客车侧翻碰撞安全性分析 | 第67-78页 |
5.1 仿真模型验证 | 第67-69页 |
5.2 整车安全性分析 | 第69-72页 |
5.2.1 整车侧翻碰撞过程分析 | 第69-70页 |
5.2.2 车身结构侵入生存空间情况分析 | 第70-72页 |
5.3 动力电池系统安全隐患分析 | 第72-76页 |
5.3.1 侧翻事故中动力电池系统安全隐患 | 第72页 |
5.3.2 电池箱变形分析 | 第72-75页 |
5.3.3 电池组跳动分析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电动客车结构改进与优化 | 第78-91页 |
6.1 动力电池系统结构优化 | 第78-88页 |
6.1.1 电池箱及附件部件结构改进 | 第78-82页 |
6.1.2 结构优化方案 | 第82-88页 |
6.2 车身骨架结构优化 | 第88-90页 |
6.2.1 结构优化方案设计 | 第89页 |
6.2.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9-9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论文总结 | 第91-92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92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