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维吾尔文献对于研究伊犁历史的价值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综述 | 第8-15页 |
1.1.1 专著 | 第13-14页 |
1.1.2 文献 | 第14页 |
1.1.3 论文 | 第14-15页 |
1.2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2.1 基本思路 | 第15页 |
1.2.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 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1 学术价值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4.1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页 |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重难点 | 第17-18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5.2 研究重难点 | 第17-18页 |
2.清代伊犁历史简介 | 第18-30页 |
2.1 伊犁的地理位置和地名简介 | 第18-20页 |
2.2 清代伊犁史简介 | 第20-30页 |
3.清代伊犁史相关的维吾尔文献内容述评 | 第30-60页 |
3.1 《和卓传》 | 第30-32页 |
3.2 《格则勒雅特》 | 第32-34页 |
3.3 《伊斯兰教苏菲派在伊犁的传播》 | 第34-35页 |
3.4 《秦国圣战》(在中国土地上的圣战) | 第35-42页 |
3.5 《关于伊犁的报导》 | 第42-43页 |
3.6 《诺孜古姆》 | 第43-44页 |
3.7 《长帽子优素甫汗》 | 第44页 |
3.8 《苦难纪历》 | 第44-47页 |
3.9 《安宁史》 | 第47-48页 |
3.10《伊米德史》 | 第48-53页 |
3.11《伊犁塔兰奇史》 | 第53-54页 |
3.12 附录:《塔兰奇史》、《伊犁史》 | 第54-60页 |
4.文献价值 | 第60-62页 |
4.1 本地人书写的第一手材料 | 第60页 |
4.2 补充了相关史料之不足 | 第60-62页 |
5.文献的局限性和不足 | 第62-69页 |
5.1 “双泛”问题 | 第62-64页 |
5.2 浓厚的宗教色彩 | 第64页 |
5.3 记述的失误 | 第64-67页 |
5.4 其他问题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