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在强震作用下的层剪力与滞回能分布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自复位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弹塑性状态下结构层剪力分布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弹塑性状态下结构层间滞回耗能分布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5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本文研究内容第19-21页
        1.5.1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9页
        1.5.2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19-21页
第二章 新型SC-CBF结构的算例设计第21-37页
    2.1 新型SC-CBF结构的第一阶段设计第21-30页
        2.1.1 新型SC-CBF结构算例的基本信息第21-22页
        2.1.2 竖向荷载的计算第22-23页
        2.1.3 计算榀SC-CBF结构的荷载标准值第23-24页
        2.1.4 地震作用第24-26页
        2.1.5 新型SC-CBF结构的确定截面第26页
        2.1.6 新型SC-CBF结构的支撑截面设计第26-29页
        2.1.7 多遇地震作用下SC-CBF结构的弹性变形验算第29-30页
    2.2 新型SC-CBF结构的第二阶段设计第30-31页
    2.3 其他SC-CBF算例设计第31-36页
        2.3.1 其他SC-CBF结构算例的截面设计第31-32页
        2.3.2 其他SC-CBF结构算例的滞回性能第32-34页
        2.3.3 其他SC-CBF结构算例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第34页
        2.3.4 其他SC-CBF结构算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第34-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新型SC-CBF结构的层剪力分布模式第37-86页
    3.1 地震波的选取第37-40页
        3.1.1 地震波的特性第37-38页
        3.1.2 地震波的选取第38-39页
        3.1.3 地震波的β谱及调幅第39-40页
    3.2 SC-CBF结构的楼层位移第40-58页
        3.2.1 新型SC-CBF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准下的楼层位移第40-46页
        3.2.2 新型SC-CBF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准下的层间位移角第46-53页
        3.2.3 罕遇地震水准下新型SC-CBF结构的楼层残余位移第53-55页
        3.2.4 罕遇地震水准下新型SC-CBF结构的层间残余位移角第55-58页
    3.3 新型SC-CBF结构的层剪力分布第58-70页
        3.3.1 多遇地震水准下新型SC-CBF结构的层剪力分布第58-62页
        3.3.2 设防地震水准下新型SC-CBF结构的层剪力分布第62-66页
        3.3.3 罕遇地震水准下新型SC-CBF结构的层剪力分布第66-70页
    3.4 层剪力分布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0-76页
        3.4.1 层数对层剪力分布系数的影响第70-72页
        3.4.2 抗震设防烈度对层剪力分布系数的的影响第72-73页
        3.4.3 地震波特性对层剪力分布系数的影响第73-76页
    3.5 弹塑性状态下新型SC-CBF结构层间剪力分布的简化计算公式第76-78页
        3.5.1 弹塑性状态下SC-CBF结构层剪力分布系数表达式第76-77页
        3.5.2 参数a、b的确定第77-78页
    3.6 层剪力分布模式的对比第78-84页
        3.6.1 规范已有的层剪力分布模式第78-80页
        3.6.2 多遇地震作用下常见剪力分布模式的对比第80-82页
        3.6.3 罕遇地震作用下SC-CBF层剪力分布模式的对比第82-84页
    3.7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四章 新型SC-CBF结构的层间累积滞回耗能分布模式第86-97页
    4.1 新型SC-CBF结构的层间滞回耗能分布第86-91页
        4.1.1 罕遇地震水准下新型SC-CBF结构的层间滞回耗能分布第86-88页
        4.1.2 罕遇地震水准新型SC-CBF结构的层间累积滞回耗能分布系数第88-91页
    4.2 新型SC-CBF结构滞回耗能分布的影响因素第91-93页
        4.2.1 层数对SC-CBF结构层间累积滞回耗能分布的影响第91-92页
        4.2.2 烈度对SC-CBF结构层间累积滞回耗能分布的影响第92页
        4.2.3 地震波特性对SC-CBF结构层间累积滞回耗能分布的影响第92-93页
    4.3 新型SC-CBF结构的层间累积滞回耗能分布系数公式第93-96页
        4.3.1 简化公式第93-94页
        4.3.2 罕遇地震水平SC-CBF结构层间累积滞回耗能分布的对比第94-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支撑类型对新型SC-CBF结构的层剪力与层累积滞回耗能分布的影响第97-108页
    5.1 防屈曲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设计第97-99页
        5.1.1 BRB结构算例的基本信息第97-99页
    5.2 罕遇地震水准下BRB结构的位移响应第99-101页
        5.2.1 罕遇地震水准下BRB结构的楼层位移及楼层残余位移第99-100页
        5.2.2 罕遇地震水准下BRB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及层间残余位移角第100-101页
    5.3 罕遇地震水准下BRB结构的层间剪力与层滞回耗能分布第101-103页
        5.3.1 罕遇地震水准下BRB结构的层间剪力分布第101-102页
        5.3.2 罕遇地震水准下BRB结构的层累积滞回耗能分布第102-103页
    5.4 支撑类型对结构楼层位移的影响分析第103-104页
        5.4.1 结构楼层位移对比第103页
        5.4.2 结构楼层残余位移对比第103-104页
    5.5 支撑类型对结构层间位移的影响分析第104-105页
        5.5.1 结构层间位移角对比第104页
        5.5.2 结构层间残余位移角对比第104-105页
    5.6 支撑类型对结构层剪力的影响分析第105-106页
    5.7 支撑类型对结构层间累积滞回耗能的影响分析第106-107页
    5.8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0页
    6.1 主要结论第108页
    6.2 展望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作者简介第115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复位延性剪切薄板支撑的滞回性能研究
下一篇:城市空间公共艺术视角下的户外广告规划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