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相似人物想象的多维设置 | 第17-30页 |
| ·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 | 第17-23页 |
| ·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 | 第23-26页 |
| ·革命者与非革命者 | 第26-30页 |
| 第三章 相近叙述策略的指向 | 第30-41页 |
| ·情节模式的喻指 | 第30-34页 |
| ·爱情与革命 | 第30-32页 |
| ·家庭与革命 | 第32-34页 |
| ·修辞方式的意蕴 | 第34-41页 |
| ·时间与空间 | 第34-37页 |
| ·纪实与虚构 | 第37-41页 |
| 第四章 历史的顺承与断裂 | 第41-50页 |
| ·顺承与断裂的表征 | 第41-42页 |
| ·不同时代的共同压抑 | 第42-45页 |
| ·革命文化的延续 | 第42-43页 |
| ·压抑的缺席在场 | 第43-45页 |
| ·不同时代的不同视角 | 第45-50页 |
| ·作家个体经验的差异 | 第45-46页 |
| ·距离效应 | 第46-47页 |
| ·时代文学观念的变迁 | 第47-50页 |
|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