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Z区食品安全风险现状及其监管模式概述 | 第19-30页 |
2.1 食品安全风险概述 | 第19-21页 |
2.1.1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风险概念 | 第19-20页 |
2.1.2 食品安全危害与风险识别 | 第20-21页 |
2.2 Z区食品安全风险现状 | 第21-26页 |
2.2.1 Z区综合情况概况 | 第21-22页 |
2.2.2 Z区食品生产经营业户分布情况及特点 | 第22-23页 |
2.2.3 Z区食品安全风险基本情况分析 | 第23-26页 |
2.3 Z区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26-29页 |
2.3.1 Z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 第26-27页 |
2.3.2 Z区食品安全监管手段 | 第27-28页 |
2.3.3 Z区食品安全信息建设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预警指标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观认知矩阵分析 | 第30-41页 |
3.1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 | 第30-33页 |
3.1.1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标概念 | 第30页 |
3.1.2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标设定原则 | 第30-31页 |
3.1.3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定步骤 | 第31-32页 |
3.1.4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形成 | 第32-33页 |
3.2 调查对象确定 | 第33-34页 |
3.3 食品安全风险矩阵量化分析方法与步骤 | 第34-37页 |
3.3.1 风险矩阵概念与构成 | 第34页 |
3.3.2 风险矩阵分析准则 | 第34-36页 |
3.3.3 食品安全风险矩阵量化分析操作步骤 | 第36-37页 |
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3.5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风险主观认知矩阵结果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食品安全风险历史资料量化分析 | 第41-46页 |
4.1 数据挖掘概述 | 第41页 |
4.2 历史资料数据来源与选定 | 第41-42页 |
4.3 历史资料量化分析基本步骤 | 第42-44页 |
4.3.1 数据预处理 | 第42页 |
4.3.2 数据选项选择 | 第42-43页 |
4.3.3 基于多变量综合评价的食品安全风险历史资料量化分析计算 | 第43-44页 |
4.4 分析结果与发现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食品安全风险主客观交互分析 | 第46-49页 |
5.1 食品安全风险主观认知矩阵与历史资料量化分析结果比较 | 第46-47页 |
5.2 交互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5.3 基于主客观交互分析的风险矩阵结果 | 第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9-54页 |
6.1 提高生产加工行业准入门槛,加强食品辅料与外包装的质控监管 | 第49-50页 |
6.2 落实餐饮行业管理制度,督促业户经营操作规范化 | 第50页 |
6.3 完善食品流通环节的设备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 第50-51页 |
6.4 推广安全绿色种植养殖,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 第51-52页 |
6.5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监管配套 | 第52-53页 |
6.6 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引导,提升风险意识 | 第53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标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附表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