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2-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基于流-固耦合的个体化颅内动脉瘤数值模拟分析 | 第13-31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颅内动脉瘤流-固耦合力学模型 | 第13-15页 |
2.2.1 流体控制方程 | 第13-14页 |
2.2.2 固体控制方程 | 第14页 |
2.2.3 流-固耦合变量传递方程 | 第14-15页 |
2.3 个体化颅内动脉瘤模型的重建 | 第15-16页 |
2.3.1 病例来源及患者情况 | 第15页 |
2.3.2 颅内动脉瘤模型的重建 | 第15-16页 |
2.4 流体和固体部分网格划分 | 第16-18页 |
2.4.1 流体部分网格划分 | 第17页 |
2.4.2 固体部分网格划分 | 第17-18页 |
2.5 边界条件及求解设置 | 第18-20页 |
2.5.1 流体部分属性及边界条件 | 第18-19页 |
2.5.2 固体部分属性及边界条件 | 第19页 |
2.5.3 流-固耦合求解设置 | 第19-20页 |
2.6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20-26页 |
2.6.1 速度分布 | 第21-24页 |
2.6.2 壁面切应力分布图 | 第24-25页 |
2.6.3 壁面压力分布图 | 第25-26页 |
2.6.4 壁面变形情况 | 第26页 |
2.7 不同弹性模量的血管壁对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第26-29页 |
2.7.1 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2.7.2 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支架植入颅内动脉瘤后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模型的构建与计算方法 | 第31-36页 |
3.2.1 血管内支架的种类及性能指标 | 第31-33页 |
3.2.2 支架结构的设计 | 第33-35页 |
3.2.3 网格划分 | 第35页 |
3.2.4 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3.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3.3.1 血液流动情况 | 第36-39页 |
3.3.2 壁面切应力分布 | 第39-41页 |
3.3.3 壁面压力分布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颅内动脉瘤体外模型流场的PIV实验 | 第43-54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PIV技术测速原理 | 第43-44页 |
4.3 个体化颅内动脉瘤体外模型的制作 | 第44-47页 |
4.3.1 颅内动脉瘤血管通道模型模板的制作 | 第44-46页 |
4.3.2 倒模 | 第46-47页 |
4.4 颅内动脉瘤体外模型PIV实验 | 第47-52页 |
4.4.1 测试平台的搭建 | 第47-48页 |
4.4.2 PIV实验 | 第48-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5.1 总结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