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媒体对LGBTI身份运动员报道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21页
    1.1 研究的起源和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实践指导意义第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内容分析法第13-14页
        1.3.2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1.3.3 个案研究法第14页
    1.4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4.1 LGBTI的定义与现状研究第14-15页
        1.4.2 传播学视角下的LGBTI人群第15-17页
        1.4.3 传播学视角下的LGBTI运动员第17-18页
    1.5 研究涉及的理论和概念第18-20页
        1.5.1 议程设置第18页
        1.5.2 框架分析第18-19页
        1.5.3 刻板印象和性别刻板印象第19页
        1.5.4 话语分析和新闻话语分析第19页
        1.5.5 LGBTI人群第19-20页
        1.5.6 媒介形象第20页
    1.6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20-21页
        1.6.1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6.2 研究的创新点第21页
2 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媒体涉及LGBTI运动员的报道第21-28页
    2.1 研究样本选择第22页
    2.2 研究有效样本第22-23页
    2.3 涉LGBTI运动员体育报道的基本概况第23-28页
        2.3.1 涉LGBTI运动员报道的议题内容分类第23-24页
        2.3.2 涉LGBTI运动员报道的倾向第24-26页
        2.3.3 涉LGBTI运动员报道的体裁第26页
        2.3.4 涉LGBTI运动员报道的来源第26-28页
3 体育报道中常态LGBTI运动员的媒介形象第28-38页
    3.1 男同性恋运动员的媒介形象第28-33页
        3.1.1 报道概况第28-31页
        3.1.2 戴利的媒介形象第31-33页
    3.2 女同性恋运动员的媒介形象第33-35页
        3.2.1 报道概况第33-34页
        3.2.2 沃尔什夫妇的媒介形象第34-35页
    3.3 双性人运动员的媒介形象第35-38页
        3.3.1 报道概况第35-36页
        3.3.2 赛门亚的媒介形象第36-38页
4 中国媒体涉LGBTI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第38-42页
    4.1 报道议题中的负面倾向第38-39页
    4.2 新闻叙述的异常视角第39-40页
        4.2.1 第三人称外视角使得LGBTI运动员异类化第39-40页
        4.2.2 单一视角使LGBTI运动员被异化第40页
    4.3 报道结构不平衡第40-41页
        4.3.1 对情节进行杜撰加工第41页
        4.3.2 忽略相关背景信息第41页
    4.4 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第41-42页
5 影响中国媒体涉LGBTI体育报道主要因素分析第42-47页
    5.1 中国官方、民间的态度第42-44页
        5.1.1 中国官方的态度第42-43页
        5.1.2 中国社会文化的态度第43-44页
    5.2 中国媒体对LGBTI身份运动员报道状况的成因第44-46页
        5.2.1 媒体商业化的需求第44页
        5.2.2 “潜网”与媒体从业人员个人观念第44-46页
    5.3 体育项目对LGBTI运动员的影响第46页
    5.4 LGBTI运动员本身的作为第46-47页
6 对我国媒体涉LGBTI运动员报道现状的思考第47-49页
    6.1 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提升社会责任第47页
    6.2 公民素质亟待提高第47-48页
    6.3 出台相关应对政策第48-49页
7 结论第49-51页
8 参考文献第51-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梁宏达《体育评书》话语分析
下一篇:健康中国视野下成都市老年武术公共服务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