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小学体育课程中田径教学内容选择构建研究--以成都市锦江区六所小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13页
    1.1 选题依据第10-12页
        1.1.1 “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第10页
        1.1.2 身体素质的增强迫在眉睫第10-11页
        1.1.3 体育课程的改革吐故纳新第11-12页
        1.1.4 科学教学与训练举足轻重第12页
    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实际意义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19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5页
        2.1.1 身体素质第13-14页
        2.1.2 敏感期第14页
        2.1.3 速度 力量 耐力 柔韧 灵敏第14-15页
    2.2 关于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研究第15-16页
        2.2.1 国外相关研究第15页
        2.2.2 国内相关研究第15-16页
    2.3 关于小学体育课程的研究第16-18页
        2.3.1 国外相关研究第16-17页
        2.3.2 国内相关研究第17-18页
    2.4 小结第18-19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9-21页
    3.1 研究对象第19页
    3.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19-20页
        3.2.2 专家访谈法第20页
        3.2.3 问卷调查法第20页
        3.2.4 数理统计法第20-21页
        3.2.5 对比分析法第21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1-46页
    4.1 成都市锦江区小学体育课程基本现状第21-23页
        4.1.1 体育课周次分析第21-22页
        4.1.2 体育设施分析第22-23页
    4.2 各校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分配情况第23-27页
        4.2.1 各校教学大纲课时分配第23页
        4.2.2 各校教学项目内容总课时分配第23-25页
        4.2.3 各校各水平田径项目中教学内容选择分配第25-27页
    4.3 影响锦江区小学田径项目内容选择的因素第27-29页
        4.3.1 田径场及器材不足第27页
        4.3.2 田径项目特点决定第27-28页
        4.3.3 安全因素第28页
        4.3.4 专业技能水平限制田径项目的选用第28页
        4.3.5 学生心理抗拒第28-29页
    4.4 锦江区小学田径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4.4.1 项目选择存在过早专业化第29页
        4.4.2 项目选择存在重复化第29页
        4.4.3 项目选择内容陈旧,缺乏新颖第29-30页
        4.4.4 项目选择存在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第30页
    4.5 小学田径教学内容选择构建第30-46页
        4.5.1 田径教学内容构建思想第31-32页
            4.5.1.1 重基础、发展身体素质第31页
            4.5.1.2 重姿态、发展基础动作技能第31-32页
            4.5.1.3 重兴趣、发展终身体育观念第32页
            4.5.1.4 重敏感期、发展相应素质第32页
        4.5.2 贯穿田径项目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第32-35页
            4.5.2.1 田径项目内容选择的全面性原则第32-33页
            4.5.2.2 田径项目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原则第33-34页
            4.5.2.3 田径项目内容选择的趣味性原则第34页
            4.5.2.4 田径项目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原则第34页
            4.5.2.5 田径项目内容选择的可行性原则第34-35页
        4.5.3 田径教学内容构建创新点第35-42页
            4.5.3.1 田径教学内容选择与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相匹配第35-38页
            4.5.3.2 田径教学内容选择增加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课程第38-40页
            4.5.3.3 体能训练进入小学田径教学内容第40-42页
        4.5.4 构建田径教学目标与内容第42-46页
5 结论与建议第46-48页
    5.1 结论第46-47页
    5.2 建议第47-48页
6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2-53页
附件第53-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郑州市小学四、六年级体质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