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概述 | 第10-19页 |
第一节 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 第10-13页 |
一、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 | 第10-11页 |
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功能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非商业保险规制 | 第13-15页 |
一、母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 第13-14页 |
二、双边投资保证协定 | 第14页 |
三、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冲击和影响 | 第15-19页 |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的海外投资 | 第16页 |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影响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 第19-31页 |
第一节 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现状 | 第19-21页 |
一、承保机构 | 第19页 |
二、投保主体 | 第19-20页 |
三、承保范围 | 第20页 |
四、赔偿及争端解决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实体法上的不足 | 第21-27页 |
一、承保主体定位不清晰 | 第21页 |
二、合格投保人范围狭窄 | 第21-22页 |
三、承保范围无法适应新型政治风险 | 第22-27页 |
第三节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程序法上的不足 | 第27-31页 |
一、缺乏对政治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机制 | 第27-28页 |
二、代位求偿机制不健全 | 第28-29页 |
三、保险赔付争端解决机制匮乏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的实体法规则完善 | 第31-38页 |
第一节 承保主体的功能定位 | 第31-32页 |
一、审批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 第31页 |
二、承保机构的设想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合格投保人范围的确定 | 第32-35页 |
一、自然人的投保资格 | 第33页 |
二、民营企业的投保资格 | 第33-34页 |
三、特别法人和非法人的投保资格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承保范围的拓展 | 第35-38页 |
一、恐怖主义险 | 第35-36页 |
二、环境保护险 | 第36-37页 |
三、政策变动险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的程序法规则完善 | 第38-52页 |
第一节 我国海外投资担保代位求偿权的确立 | 第38-44页 |
一、美日德海外投资担保代位求偿权的比较与借鉴 | 第38-40页 |
二、我国海外投资担保代位求偿权的确立模式 | 第40-44页 |
第二节 适用MIGA的保险赔付机制 | 第44-48页 |
一、充分运用MIGA承保我国海外投资新型政治风险 | 第44-46页 |
二、充分利用MIGA的保险赔付机制 | 第46-48页 |
第三节 “一带一路”区域性投资担保机制的构建 | 第48-52页 |
一、“一带一路”区域性投资担保机构设立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二、“一带一路”区域性投资担保机构的理赔程序 | 第49-50页 |
三、“一带一路”区域性投资保险赔付的争端解决程序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