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8页 |
1 黄褐天幕毛虫虫害及治理情况概述 | 第9-11页 |
1.1.1 化学农药防治 | 第10页 |
1.1.2 生物药剂防治 | 第10-11页 |
1.1.3 灯光诱杀 | 第11页 |
1.1.4 人工防治 | 第11页 |
2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进展 | 第11-16页 |
2.1 昆虫信息素的概念 | 第12页 |
2.2 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 | 第12-15页 |
2.2.1 释放昆虫性信息素的昆虫性别及腺体位置 | 第12-13页 |
2.2.2 昆虫求偶行为及性信息素释放节律 | 第13-14页 |
2.2.3 昆虫性信息素的传递 | 第14-15页 |
2.3 昆虫性信息素的分析及合成方法 | 第15-16页 |
2.3.1 昆虫性信息素的分析鉴定方法 | 第15页 |
2.3.2 昆虫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方法 | 第15-16页 |
2.4 昆虫性信息素在昆虫防治中的应用 | 第16页 |
3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内容 | 第16-18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3.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7-18页 |
3.2.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3.2.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1 实验昆虫 | 第18页 |
1.1 昆虫的采集 | 第18页 |
1.2 昆虫的饲养 | 第18页 |
2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18-20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18-19页 |
2.1.1 常用试剂 | 第18-19页 |
2.1.2 合成标准化合物的原料试剂 | 第19页 |
2.2 实验仪器及装置 | 第19-20页 |
2.2.1 腺体提取用具 | 第19页 |
2.2.2 化学合成用仪器 | 第19-20页 |
2.2.3 化学合成用装置 | 第20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3.1 黄褐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0-21页 |
3.1.1 黄褐天幕毛虫各虫态形态特征及生活史的观察 | 第20页 |
3.1.2 黄褐天幕毛虫羽化行为观察及动态节律 | 第20页 |
3.1.3 羽化成虫雌雄比例调查 | 第20页 |
3.1.4 黄褐天幕毛虫成虫寿命调查 | 第20-21页 |
3.2 黄褐天幕毛虫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1页 |
3.2.1 性趋向风洞试验 | 第21页 |
3.2.2 求偶行为观察 | 第21页 |
3.2.3 交配行为观察及动态节律 | 第21页 |
3.2.4 产卵行为观察 | 第21页 |
3.3 黄褐天幕毛虫性信息素的初步分析及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 第21-22页 |
3.3.1 黄褐天幕毛虫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的制备 | 第21-22页 |
3.3.2 黄褐天幕毛虫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的初步分析 | 第22页 |
3.3.3 黄褐天幕毛虫性信息素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 第22页 |
3.4 林间诱蛾试验 | 第22-23页 |
3.4.1 活蛾林间诱蛾试验 | 第22-23页 |
3.4.2 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林间诱蛾试验 | 第23页 |
3.4.2.1 不同日龄处女雌蛾性腺提取物林间诱蛾试验 | 第23页 |
3.4.2.2 处女雌蛾不同时辰性腺体提取物林间诱蛾试验 | 第23页 |
3.4.3 化学合成性信息类似物的林间诱蛾试验 | 第23页 |
3.5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页 |
1 黄褐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 | 第24-29页 |
1.1 黄褐天幕毛虫各虫态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 第24-26页 |
1.1.1 形态特征 | 第24-26页 |
1.1.2 生活史 | 第26页 |
1.2 黄褐天幕毛虫羽化行为及动态节律 | 第26-28页 |
1.2.1 羽化行为 | 第26-27页 |
1.2.2 羽化的时动态节律 | 第27页 |
1.2.3 羽化的日动态节律 | 第27-28页 |
1.3 羽化成虫雌雄比例 | 第28页 |
1.4 黄褐天幕毛虫成虫寿命 | 第28-29页 |
2 黄褐天幕毛虫生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 第29-32页 |
2.1 求偶行为 | 第29页 |
2.2 交配行为及其动态节律 | 第29-31页 |
2.3 产卵行为 | 第31页 |
2.4 黄褐天幕毛虫的性趋向 | 第31-32页 |
3 黄褐天幕性信息素的初步分析及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 第32-42页 |
3.1 性信息素的提取和初步鉴定 | 第32-33页 |
3.2 性信息素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 第33-37页 |
3.2.1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的制备 | 第33-35页 |
3.2.2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的制备 | 第35页 |
3.2.3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的制备 | 第35-36页 |
3.2.4 顺-5-十碳烯醇乙酸酯的制备 | 第36页 |
3.2.5 顺-5-十二碳烯醇的制备 | 第36-37页 |
3.3 化学合成性信息素类似物的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3.3.1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的分析结果 | 第37-38页 |
3.3.2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的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3.3.3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的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3.3.4 顺-5-十碳烯醇乙酸酯的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3.3.5 顺-5-十二碳烯醇的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4 野外诱蛾试验 | 第42-47页 |
4.1 黄褐天幕毛虫活蛾野外诱蛾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4.2 性腺粗提物野外诱蛾试验 | 第43-45页 |
4.2.1 不同日龄处女蛾性腺粗提物野外诱蛾试验 | 第43-44页 |
4.2.2 不同时辰处女蛾性腺粗提物野外诱蛾试验 | 第44-45页 |
4.3 性信息素类似物的野外诱蛾试验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7-51页 |
1 黄褐天幕毛虫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7-48页 |
1.1 黄褐天幕毛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 | 第47页 |
1.2 黄褐天幕毛虫成虫的羽化行为、雌雄比例及寿命 | 第47-48页 |
2 生殖行为学特性研究 | 第48-49页 |
2.1 性趋向风洞试验 | 第48页 |
2.2 求偶和交配行为及动态节律 | 第48-49页 |
3 性信息素的初步分析及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 第49页 |
3.1 性信息素的初步分析 | 第49页 |
3.2 性信息素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 第49页 |
4 野外诱蛾试验 | 第49-50页 |
4.1 成虫及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林间诱蛾试验 | 第49-50页 |
4.2 性信息素类似物林间诱蛾试验 | 第50页 |
5 试验过程中发现的后续工作中尚需研究的内容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ABSTRACT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