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政策优化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8-1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9-32页 |
2.1 文献评述 | 第19-26页 |
2.1.1 国外对绿色信贷的研究 | 第19-21页 |
2.1.2 国内对绿色信贷的研究 | 第21-25页 |
2.1.3 研究评述 | 第25-26页 |
2.2 绿色信贷政策的涵义及特点 | 第26-27页 |
2.2.1 绿色信贷政策的涵义 | 第26页 |
2.2.2 绿色信贷政策的特点 | 第26-27页 |
2.3 绿色信贷政策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3.1 环境问题中的负外部性理论 | 第27-28页 |
2.3.2 环境风险管理理论 | 第28-29页 |
2.3.3 企业社会责任 | 第29-30页 |
2.4 其它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2.4.1 资本充足率 | 第30页 |
2.4.2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第30-32页 |
第3章 绿色信贷政策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 第32-52页 |
3.1 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发展评析 | 第32-40页 |
3.1.1 绿色信贷政策梳理 | 第32-35页 |
3.1.2 绿色信贷政策中外比较 | 第35-37页 |
3.1.3 绿色信贷政策问题审视 | 第37-40页 |
3.2 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目标的影响机制研究 | 第40-42页 |
3.2.1 成本约束效应 | 第40页 |
3.2.2 收益与损失效应 | 第40-41页 |
3.2.3 增加声誉效应 | 第41页 |
3.2.4 激励相容效应 | 第41-42页 |
3.3 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关键阻碍 | 第42-43页 |
3.4 DID模型政策效应实证研究 | 第43-52页 |
3.4.1 DID模型分析 | 第43-46页 |
3.4.2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3.4.3 DID实证模型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第4章 绿色信贷政策激励模型 | 第52-60页 |
4.1 模型设定 | 第52-54页 |
4.2 模型具体情形分析 | 第54-60页 |
4.2.1 考虑绿色信贷利率的情形 | 第54-55页 |
4.2.2 考虑资本充足率的情形 | 第55-56页 |
4.2.3 考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形 | 第56-58页 |
4.2.4 同时考虑所有情况的情形 | 第58-60页 |
第5章 绿色信贷政策激励模型实验模拟研究 | 第60-73页 |
5.1 数值模拟相关说明 | 第60页 |
5.2 求解α和β | 第60-63页 |
5.2.1 具体指标描述 | 第61-62页 |
5.2.2 面板数据回归 | 第62-63页 |
5.3 商业银行最优绿色信贷利率实验模拟 | 第63-68页 |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4页 |
5.3.2 密度概率分布图 | 第64-65页 |
5.3.3 实验模拟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5.4 商业银行最优绿色信贷供给量实验模拟 | 第68-72页 |
5.4.1 实验模拟分析 | 第68-70页 |
5.4.2 实验模拟结果总结 | 第70-72页 |
5.5 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绿色信贷政策优化建议 | 第73-77页 |
6.1 构建绿色信贷贴息的政策激励机制 | 第73-74页 |
6.2 构建调控资本充足率的政策激励机制 | 第74-75页 |
6.3 构建调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激励机制 | 第75-7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7-80页 |
7.1 结论 | 第77-78页 |
7.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