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0-12页 |
1.3.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基本理论 | 第12-24页 |
2.1 环境侵权概述 | 第12-15页 |
2.1.1 环境侵权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 第12-14页 |
2.1.3 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救济制度 | 第14-15页 |
2.2 惩罚性赔偿概述 | 第15-21页 |
2.2.1 惩罚性赔偿的概念、特征与性质 | 第15-18页 |
2.2.2 与相似概念的关系 | 第18-19页 |
2.2.3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 第19-21页 |
2.3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性质分析 | 第21-22页 |
2.4 国外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实践 | 第22-24页 |
2.4.1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2-23页 |
2.4.2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3-24页 |
3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4-30页 |
3.1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分析 | 第24-26页 |
3.1.1 现行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缺陷性 | 第24-25页 |
3.1.2 环境行政责任与刑事处罚的有限性 | 第25页 |
3.1.3 环境现状的严峻性 | 第25-26页 |
3.2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30页 |
3.2.1 理论基础:现代民法中对实质公平正义的追求 | 第26-27页 |
3.2.2 实践基础:我国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 | 第27页 |
3.2.3 国际基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普遍适用 | 第27-30页 |
4 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 | 第30-40页 |
4.1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形式 | 第30页 |
4.2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 第30-33页 |
4.2.1 侵权人具有主观上的故意 | 第30-32页 |
4.2.2 侵权行为具有违法性和不经济性 | 第32页 |
4.2.3 侵权行为导致了损害事实的发生 | 第32页 |
4.2.4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存在因果联系 | 第32-33页 |
4.3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赔偿范围 | 第33-34页 |
4.4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金额的确定与分配 | 第34-38页 |
4.4.1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金额确定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4.4.2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金额确定的计算标准 | 第35-36页 |
4.4.3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金额确定的参考因素 | 第36-37页 |
4.4.4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分配 | 第37-38页 |
4.5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抗辩事由 | 第38-40页 |
5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