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稳定的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二、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稳定的实证研究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关键概念的界定与解析 | 第16-19页 |
一、银行稳定(Banking Stability) | 第16-18页 |
二、利率市场化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一、金融自由化理论 | 第19-20页 |
二、银行特许权价值理论 | 第20-21页 |
三、银行危机理论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稳定的经验分析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冲击银行稳定的经验证据 | 第24-29页 |
一、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据 | 第24-26页 |
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 | 第26页 |
三、来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转型经济体的经验证据 | 第26-28页 |
四、其他经验证据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银行稳定的经验教训 | 第29-36页 |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剧银行业竞争程度,可能诱发银行道德风险 | 第29-30页 |
二、利率市场化加大了银行业经营的利率风险 | 第30-31页 |
三、外部银行监管体系失灵使利率市场化改革失去约束银行的配套机制 | 第31-32页 |
四、激进的自由化改革进程放大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稳定的冲击 | 第32-33页 |
五、改革时机的选择是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银行稳定的理论分析 | 第36-48页 |
第一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银行稳定的模型预测 | 第38-40页 |
一、模型的建立和推导 | 第38-39页 |
二、模型分析与预测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银行稳定性的机理分析 | 第40-48页 |
一、影响的核心机制:价格竞争 | 第40-42页 |
二、影响渠道一:利差收窄渠道 | 第42-45页 |
三、影响渠道二:利率波动渠道 | 第45-46页 |
四、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银行稳定的实证检验 | 第48-70页 |
第一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稳定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 | 第48-55页 |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 第48-52页 |
二、估计结果和结论分析 | 第52-55页 |
第二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银行体系稳定的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 第55-67页 |
一、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测度 | 第55-63页 |
二、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 第63-67页 |
小结 | 第67-70页 |
第五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增强银行稳定的对策建议 | 第70-80页 |
第一节 平稳审慎地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70-73页 |
一、坚持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 | 第70页 |
二、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 第70-71页 |
三、进一步加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 | 第71页 |
四、不断改善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结构 | 第71-72页 |
五、加快施行利率市场化配套制度改革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加强银行机构综合竞争能力建设 | 第73-76页 |
一、强化利率定价能力建设 | 第73-74页 |
二、主动调整银行业务结构 | 第74-75页 |
三、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 第75-76页 |
第三节 进一步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 第76-80页 |
一、健全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77页 |
二、建立信用评级机构 | 第77页 |
三、设立利率监测部门 | 第77-78页 |
四、规范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 第78-80页 |
结束语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个人简历 | 第92-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