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生态完整性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长白山生态环境研究 | 第12页 |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图 | 第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生态完整性评价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5-20页 |
·生态完整性的概念 | 第15-16页 |
·生态完整性评价方法 | 第16-20页 |
·评价指标筛选 | 第16-17页 |
·评价指标标准化 | 第17-18页 |
·生态完整性评价模型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长白山地区概况 | 第20-27页 |
·研究区位置 | 第2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7页 |
·自然条件 | 第20-25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5-27页 |
第四章 长白山地区生态完整性评价与分析 | 第27-58页 |
·数据源及数据处理 | 第27-32页 |
·数据源 | 第27-28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28-32页 |
·长白山地区生态完整性至关重要指示标志(Vital Signs,简称VS)指标体系 | 第32-46页 |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 第32-33页 |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模型 | 第33-34页 |
·VS(Vital Signs)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页 |
·长白山地区生态完整性VS(Vital Signs)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与指标分析 | 第34-46页 |
·长白山地区生态完整性评价与结果分析 | 第46-58页 |
·区域生态完整性评价标准 | 第46-48页 |
·长白山地区生态完整性VS(Vital Signs)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8页 |
·评价单元 | 第48-49页 |
·评价模型 | 第49页 |
·长白山地区生态完整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