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微生物性鱼病论文--真菌性鱼病论文

新疆鱼类水霉病病原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水霉病简介第10-11页
        1.1.1 病因及症状第10-11页
        1.1.2 防治第11页
    1.2 水霉病原菌多样性第11-14页
        1.2.1 病原菌种类多样性第11-12页
        1.2.2 寄主多样性第12-13页
        1.2.3 适应性多样性第13-14页
    1.3 水霉分类地位及种的鉴定第14-18页
        1.3.1 分类地位第14-15页
        1.3.2 种的鉴定第15-18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21页
        1.4.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4.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新疆鱼类水霉病病原菌种类多样性研究第21-29页
    2.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1 仪器第21页
        2.1.2 材料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2.1 水霉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第21-22页
        2.2.2 病原菌的确定-感染试验第22页
        2.2.3 寄主多样性试验第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27页
        2.3.1 菌株菌落形态特征第22-25页
        2.3.2 水霉病病原菌致病性确定第25-27页
        2.3.3 主多样性试验分析第27页
    2.4 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新疆鱼类水霉病病原菌环境适应多样性分析第29-42页
    3.1 实验材料第29页
        3.1.1 仪器第29页
        3.1.2 材料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0页
        3.2.1 温度适应性第29页
        3.2.2 pH适应性第29-30页
        3.2.3 盐度适应性第3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0-41页
        3.3.1 温度适应性第30-34页
        3.3.2 pH适应性结果第34-38页
        3.3.3 盐度适应性结果第38-41页
    3.4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新疆鱼类水霉病病原菌的形态学分类第42-50页
    4.1 实验材料第42页
        4.1.1 仪器第42页
        4.1.2 材料第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3页
        4.2.1 水霉菌菌丝及孢子囊光学显微镜观察第42页
        4.2.2 水霉菌孢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2页
        4.2.3 水霉菌有性繁殖诱导及观察第42-4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4.3.1 无性繁殖观察结果第43-48页
        4.3.2 有性繁殖观察结果第48-49页
    4.4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新疆鱼类水霉病病原菌细胞壁初步分析第50-57页
    5.1 实验材料第50页
        5.1.1 仪器第50页
        5.1.2 材料第50页
    5.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5.2.1 水霉菌菌丝细胞壁提取物的制备第50-51页
        5.2.2 水霉菌菌丝细胞壁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51页
        5.2.3 水霉菌菌丝细胞壁总多糖含量的测定第5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1-55页
        5.3.1 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测定标准曲线第51-52页
        5.3.2 病原菌细胞壁蛋白质和总多糖含量测定结果第52-55页
    5.4 小结第55-57页
第六章 新疆鱼类水霉病病原菌分子分类第57-70页
    6.1 实验材料第57-58页
        6.1.1 仪器第57页
        6.1.2 材料第57-58页
    6.2 实验方法第58-59页
        6.2.1 水霉菌DNA提取及PCR扩增第58页
        6.2.2 序列比对及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分析第58页
        6.2.3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58-59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59-69页
        6.3.1 18SrDNAPCR与测序结果第59-60页
        6.3.2 18S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第60-64页
        6.3.3 ITSrDNA系统发育分析第64-65页
        6.3.4 18SrDNAGC含量运用于分类的可行性分析第65-68页
        6.3.5 18SrDNA序列比对与形态学分类结果比较第68-69页
    6.4 小结第69-70页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展望第70-76页
    7.1 讨论第70-73页
        7.1.1 不同分类方法比较第70-72页
        7.1.2 水霉菌分类中的问题第72-73页
        7.1.3 新疆鱼类水霉病病原菌多样性第73页
    7.2 结论第73-75页
    7.3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录第80-111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超细砂泵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四川省男子皮划艇队备战全运会期间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