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

Hc-fau基因的获得及其在捻转血矛线虫滞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前言第15-16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6-36页
    第一章 捻转血矛线虫及其危害第17-21页
        1 捻转血矛线虫概述第17-19页
        2 捻转血矛线虫病第19-20页
        3 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秀丽隐杆线虫第21-26页
        1 秀丽隐杆线虫概述第21页
        2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第21-22页
        3 秀丽隐杆线中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4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在寄生性线虫研究的应用第23-25页
            4.1 利用RNAi进行基因功能性分析第23-24页
            4.2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进行寄生虫基因功能的研究第24页
            4.3 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表达系统第24-25页
        5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滞育现象第26-36页
        1 寄生性线虫滞育现象第26页
        2 捻转血矛线虫滞育现象第26-28页
        3 秀丽隐杆线虫滞育机制研究第28-35页
            3.1 感受性神经元第30-31页
            3.2 G蛋白配对受体(GPCRs)和G蛋白信号第31-32页
            3.3 cGMP信号第32-33页
            3.4 TGF-β信号第33-34页
            3.5 IIS第34-35页
        4 小结第35-36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36-104页
    第四章 捻转血矛线虫ZJ株滞育虫体的获得及其形态特征第37-44页
        摘要第37-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1.1 H. contortus虫株及感染性三期幼虫(iL3)实验室培养第38页
            1.2 实验动物第38页
            1.3 攻虫第38页
            1.4 H. contortus滞育虫体的采集第38-39页
            1.5 H.contortus虫体脱鞘第39页
            1.6 温度检测第39页
            1.7 全虫DAPI染色第39页
            1.8 虫体观察第39页
        2 结果第39-42页
            2.1 感染性三期幼虫鉴定第39-40页
            2.2 滞育虫体的特征鉴定第40-41页
            2.3 温度变化第41-42页
        3 讨论第42-44页
    第五章 Hc-fau基因的获得及其时空特异性研究第44-69页
        摘要第44-4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5-57页
            1.1 材料第45-46页
            1.2 实验方法第46-57页
        2 结果第57-68页
            2.1 RACE结果第57-60页
            2.2 Genome walking结果第60-63页
            2.3 已加工假基因的获得第63-64页
            2.4 Hc-fau启动子区转录活性分析第64-67页
            2.5 Hc-fau基因时空特异性分析第67-68页
        3 讨论第68-69页
    第六章 Hc-FAU在秀丽隐杆线虫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第69-89页
        摘要第69-7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0-75页
            1.1 材料第70-71页
            1.2 方法第71-75页
        2 结果第75-87页
            2.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5-77页
            2.2 基因过表达虫体表型检测第77-83页
            2.3 Ce-rps30基因沉默虫体表型检测第83-87页
        3 讨论第87-89页
    第七章 Hc-FAU天然融合蛋白现象的初步研究第89-104页
        摘要第89-9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0-94页
            1.1 材料第90页
            1.2 方法第90-94页
        2 结果第94-103页
            2.1 真核细胞转染质粒的构建第94-96页
            2.2 Hc-faua、Hc-faub、Hc-faua-ubil、Hc-faub-ubil、Hc-fau-s30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第96-101页
            2.3 Hc-FAU同源建模第101-103页
        3 讨论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5页
创新点第105-106页
展望第106-108页
附录Ⅰ 溶液配制第108-113页
附录Ⅱ 实验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引物序列第113-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云铭学术思想研究
下一篇:含金属芯压电纤维的制备、表征及其力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