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拟执行的恶意行为检测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意义与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2章 网络蠕虫及自动检测 | 第12-26页 |
·网络蠕虫 | 第12-17页 |
·网络蠕虫的基本结构与执行流程 | 第12-15页 |
·网络蠕虫的特性 | 第15页 |
·多态蠕虫的结构 | 第15-16页 |
·多态与变形技术 | 第16-17页 |
·网络蠕虫自动检测 | 第17-25页 |
·Autograph | 第17-19页 |
·Polygraph | 第19-20页 |
·Hamsa | 第20-21页 |
·EarlyBird | 第21-22页 |
·基于语义的恶意行为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基于结构相似性的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Agent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模拟执行的恶意行为检测 | 第26-32页 |
·模拟执行介绍 | 第26页 |
·基于模拟执行的恶意行为检测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基于模拟执行的恶意行为检测算法 | 第27-30页 |
·多态蠕虫的行为分析 | 第27-28页 |
·基于模拟执行的恶意行为检测原理 | 第28-29页 |
·基于模拟执行的恶意行为检测算法描述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特征提取 | 第32-46页 |
·聚类算法研究 | 第32-38页 |
·聚类的意义 | 第32页 |
·最大流最小割理论 | 第32-33页 |
·基于最大流最小割理论的聚类算法 | 第33-37页 |
·算法性能分析 | 第37-38页 |
·特征提取算法 | 第38-45页 |
·令牌提取 | 第38-39页 |
·特征的表示 | 第39页 |
·特征提取与检测 | 第39-41页 |
·Smith-Waterman算法的实例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实验验证及性能分析 | 第46-52页 |
·实验环境 | 第46页 |
·测试流程 | 第46页 |
·实验数据流量来源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实验一 基于模拟执行的恶意行为检测算法检测 | 第47-48页 |
·实验二 聚类算法检测 | 第48-49页 |
·实验三 特征提取算法检测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总结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