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油茶籽活性成分抗炎机理研究

致谢第4-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主要缩略词第12-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0页
    1 前言第18-19页
    2 油茶籽内含成分第19-22页
        2.1 黄酮类化合物第19-20页
        2.2 皂素类成分第20-21页
        2.3 多糖、粗纤维、蛋白质、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第21-22页
        2.4 其他第22页
    3 茶皂素分离及检测方法第22-24页
        3.1 油茶皂素的提取第22-23页
        3.2 油茶皂素的分离纯化第23-24页
        3.3 茶皂素检测方法第24页
    4 油茶籽黄酮第24-30页
        4.1 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第24-26页
        4.2 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第26-28页
        4.3 黄酮类物质的检测方法第28-30页
    5 油茶籽油第30-31页
    6 油茶籽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第31-36页
        6.1 抗菌第31-33页
        6.2 抗氧化第33页
        6.3 抗炎症第33-34页
        6.4 抗肿瘤第34页
        6.5 其他第34-36页
    7 油茶籽毒理作用第36页
    8 炎症模型及相关基因第36-38页
    9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8-40页
第二章 油茶籽黄酮苷和皂素的分离鉴定第40-52页
    1. 前言第40-4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41页
        2.2 实验方法第41-43页
        2.3 统计方法第43页
    3 结果第43-49页
        3.1 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黄酮苷和皂素第43页
        3.2 黄酮苷和皂素的UPLC-MS鉴定第43-49页
    4 讨论第49-50页
    5 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油茶籽黄酮苷类和总皂素的抗炎效果及机制第52-68页
    1. 前言第5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2-59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52-53页
        2.2 实验方法第53-59页
        2.3 统计方法第59页
    3 结果第59-66页
        3.1 炎症模型的建立第59-61页
        3.2 油茶籽黄酮苷和总皂素对NO生成量的影响第61-62页
        3.3 油茶籽黄酮苷和总皂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第62页
        3.4 实时定量PCR检测第62-65页
        3.5 Western印迹分析第65-66页
    4 讨论第66-67页
    5 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油茶籽油的抗炎效果及挥发性成分鉴定第68-82页
    1. 前言第68-6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9-70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69页
        2.2 实验方法第69-70页
        2.3 统计方法第70页
    3 结果第70-80页
        3.1 油茶籽油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第70-71页
        3.2 油茶籽油对NO生成量的影响第71页
        3.3 实时定量PCR检测第71-73页
        3.4 Western印迹分析第73-74页
        3.5 油茶籽油挥发性成分测定第74-80页
    4 讨论第80-81页
    5 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6页
    1. 总结第82-83页
    2. 展望第83-86页
参考文献第8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AK2/STAT3-SIRT1信号通路介导姜黄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莪术醇肝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