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外交、国际关系理论论文

大国无战争时代的大国权力竞争:行为原理与互动机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导论:如何理解当代的大国权力竞争第9-25页
    1.1 理论问题和经验困惑第9-16页
        1.1.1 理论问题第9-10页
        1.1.2 经验困惑第10-16页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第16-20页
        1.2.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2.2 研究方法第17-20页
    1.3 对“大国”的定义第20-23页
    1.4 章节安排和内容简介第23-25页
第2章 似是实非的解释及现有理论失败的原因第25-62页
    2.1 相对实力的视角第25-37页
    2.2 安全威胁的视角第37-43页
    2.3 规避未来损失的视角第43-46页
    2.4 制度、内政与认同的视角第46-48页
    2.5 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现实的原因第48-62页
        2.5.1 缺乏互动的分析框架第49-52页
        2.5.2 轻视国家的权力动机第52-58页
        2.5.3 拒绝承认国际体系的变化第58-62页
第3章 大国无战争时代大国权力获取的核心逻辑第62-95页
    3.1 战争频发时代大国争夺权力的主要方式第62-65页
    3.2 国际体系在1945年以后的两个重要变化第65-73页
        3.2.1 主权规范的深化和领土不得兼并规范的确立第67-70页
        3.2.2 核武器的出现和核威慑的建立第70-73页
    3.3 体系变化对权力争夺行为的影响及利益交换逻辑的突显第73-89页
        3.3.1 传统争霸路径的阻断与替代方式的浮现第73-76页
        3.3.2 作为一种占优战略的利益交换第76-78页
        3.3.3 利益交换成为占优战略的条件第78-82页
        3.3.4 武力和战争功能的转变第82-86页
        3.3.5 利益交换:自助还是他助(助他)第86-88页
        3.3.6 利益交换:客观规律还是战略处方第88-89页
    3.4 利益交换的主要利益类型和实现形式第89-95页
        3.4.1 利益交换的主要利益类型第89-91页
        3.4.2 利益交换的主要实现形式第91-95页
第4章 春秋与二战后大国权力竞争方式比较第95-142页
    4.1 春秋时期大国权力竞争方式的演化第95-120页
        4.1.1 体系总体特点第96-104页
        4.1.2 前晋楚争霸时期第104-107页
        4.1.3 晋楚争霸时期第107-118页
        4.1.4 后晋楚争霸时期第118-120页
    4.2 二战后大国的权力竞争第120-139页
        4.2.1 体系初期美苏两国的利益交换战略第120-124页
        4.2.2 美苏两国对小国的争夺第124-139页
    4.3 比较与小结第139-142页
第5章 大国无战争时代大国权力竞争的具体机制第142-178页
    5.1 类比寡头市场竞争第143-147页
    5.2 大国无战争时代的大国权力竞争机制第147-168页
        5.2.1 “同期竞争模式”下的权力竞争机制第147-162页
        5.2.2 “追赶模式”下的权力竞争机制第162-168页
    5.3 “先动优势”与“防御性联盟形成时间”悖论第168-178页
        5.3.1 大国无战争时代权力竞争的“先动优势”第168-173页
        5.3.2 “防御性联盟形成时间”悖论第173-178页
第6章 1945 年以后大国权力竞争的过程和结果第178-225页
    6.1 美国和苏联联盟阵营的建立第178-193页
        6.1.1 美国的联盟阵营第178-186页
        6.1.2 苏联的联盟阵营第186-192页
        6.1.3 比较和小结第192-193页
    6.2 美苏权力竞争的过程第193-216页
        6.2.1 对第三世界小国的争夺第194-204页
        6.2.2 对“后院”国家第204-209页
        6.2.3 对非“后院”盟国第209-216页
    6.3 冷战后大国的权力竞争第216-225页
        6.3.1 冷战后美国的权力竞争战略和行为第216-220页
        6.3.2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转型第220-221页
        6.3.3 冷战后权力竞争的“利益交换”逻辑第221-225页
第7章 结论第225-241页
    7.1 理论总结及启示第225-235页
        7.1.1 理论总结第225-227页
        7.1.2 二战后体系的同质性及与此前体系的异质性第227-229页
        7.1.3 体系的时代特点以及游戏规则的变化第229-231页
        7.1.4 中国与小国结盟的意义第231-233页
        7.1.5 冷战后的“战略机遇期”第233-235页
    7.2 理论和政策意义第235-239页
        7.2.1 理论意义第235-238页
        7.2.2 政策意义第238-239页
    7.3 新的研究问题第239-241页
参考文献第241-283页
致谢第283-28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85-286页

论文共2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异质agent的疾病传播建模与计算实验
下一篇:清华简中诗的套语分析及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