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冶炼原料及矿石预处理论文--矿石预处理、烧结、团矿论文

铁矿石资源多样化条件下烧结矿配矿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1 铁矿石资源与人造富矿技术发展第11-12页
    1.2 我国精矿烧结工艺道路第12-13页
    1.3 当前我国铁矿石来源现状及其对烧结配矿工艺的影响第13-16页
        1.3.1 当前我国铁矿石来源现状第13-14页
        1.3.2 铁矿石长期依赖进口局面的形成第14-15页
        1.3.3 铁矿石来源的多元化与复杂化第15-16页
    1.4 烧结技术进步第16-21页
        1.4.1 进口矿的合理使用第16-17页
        1.4.2 提高烧结矿碱度第17-18页
        1.4.3 提高料层厚度及降低碳添加量第18-19页
        1.4.4 燃料分加第19页
        1.4.5 强化制粒第19-20页
        1.4.6 添加白云石或蛇纹石第20页
        1.4.7 采用球团烧结工艺第20-21页
        1.4.8 其他措施第21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第21-23页
第2章 含铁原料烧结性能与烧结矿产质量分析第23-33页
    2.1 含铁原料烧结性能第23-24页
    2.2 烧结矿产质量指标评价第24-26页
    2.3 混匀料透气性分析第26-30页
    2.4 烧结矿成矿机理研究第30-33页
第3章 烧结矿配矿研究方法第33-43页
    3.1 原料性能的检测第33-35页
    3.2 烧结杯试验第35-37页
    3.3 烧结矿矿相检测第37页
    3.4 烧结矿冶金性能性能检测第37-38页
    3.5 原料性质分析第38-43页
        3.5.1 含铁原料性质第38-41页
        3.5.2 其它原料的性能第41-43页
第4章 配矿试验研究第43-79页
    4.1 精矿配矿研究第44-63页
        4.1.1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第44-48页
        4.1.2 精矿配比的影响第48-53页
        4.1.3 焦粉用量的影响第53-57页
        4.1.4 生石灰用量的影响第57-60页
        4.1.5 烧结水分的影响第60-62页
        4.1.6 外滚焦粉用量的影响第62-63页
    4.2 单矿试验研究第63-64页
    4.3 不同进口矿配合使用研究和不同国内精矿配合使用的研究第64-65页
    4.4 不同进口矿方案与不同国内精矿配矿方案配合使用的研究第65-69页
    4.5 不同矿石配矿方案中综合粉性能对烧结产质量的影响第69-77页
        4.5.1 综合粉FeO含量对烧结产质量的影响第70-71页
        4.5.2 综合粉MgO含量的影响第71-72页
        4.5.3 综合粉Al2O3含量的影响第72-73页
        4.5.4 综合粉烧损的影响第73-74页
        4.5.5 综合粉中间粒子和粘附比的影响第74-76页
        4.5.6 综合粉分子水和吸水速度的影响第76-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优化配矿试验研究第79-85页
    5.1 精矿优化配矿试验研究第79-82页
        5.1.1 精矿配比验证试验研究第79-80页
        5.1.2 焦粉用量与烧结水分的影响第80-81页
        5.1.3 调优试验第81-82页
    5.2 基准配矿方案调优分析第82-83页
    5.3 选择配矿方案优化试验研究第83-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烧结矿矿相研究第85-94页
    6.1 矿物组成第85-86页
    6.2 显微结构第86-92页
        6.2.1 基准试样显微结构第86-87页
        6.2.2 外滚焦粉试样显微结构第87-88页
        6.2.3 蛇纹石试样显微结构第88-90页
        6.2.4 进口矿烧结矿样的显微结构第90-92页
    6.3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7章 烧结矿的冶金性能研究第94-95页
第8章 结论第95-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磁头磁盘界面润滑剂转移行为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浸铀异养微生物的筛选及黑曲霉浸铀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