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1.3.2 综合分析法 | 第13-14页 |
1.3.3 规范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行贿罪中的“不正当利益”概述 | 第15-18页 |
2.1 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的制度沿革 | 第16页 |
2.3 “两高”2013 年行贿司法解释及评议 | 第16-18页 |
第3章 “不正当利益”的理论探析 | 第18-28页 |
3.1 “不正当利益”的含义和范围 | 第18-22页 |
3.1.1 主要学说述评 | 第18-21页 |
3.1.2 本文观点 | 第21-22页 |
3.2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法律地位 | 第22-28页 |
3.2.1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否应该作为行贿罪的构成要件 | 第22-24页 |
3.2.2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的主观要件还是客观要件 | 第24-26页 |
3.2.3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究竟是行贿罪的动机还是目的 | 第26-28页 |
第4章 “不正当利益”的司法认定 | 第28-43页 |
4.1 “不正当利益”司法认定的依据 | 第28-32页 |
4.1.1 实务中存在的规范性文件及其性质 | 第28-29页 |
4.1.2 有关规范性文件适用的冲突 | 第29-30页 |
4.1.3 有关规范性文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 第30-32页 |
4.2 认定行贿人谋取的“不正当利益”——从现象到本质 | 第32-35页 |
4.2.1 概述 | 第32-33页 |
4.2.2 行贿人行贿的直接目的与最终目标 | 第33页 |
4.2.3 认定行贿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基本方法 | 第33-34页 |
4.2.4 行贿人“含糊不定”的主观目的之认定 | 第34-35页 |
4.3 认定“谋取竞争优势”的具体标准 | 第35-36页 |
4.4 认定和处理“不正当利益”中的疑难问题 | 第36-43页 |
4.4.1 日常送钱送物进行“感情投资”中的行贿认定问题 | 第36-39页 |
4.4.2 依法处置行贿人获得的“不正当利益” | 第39-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