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0-16页
   ·选题背景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5页
   ·论文框架第15-16页
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6-26页
   ·资源型城市的内涵及发展规律第16-22页
     ·资源型城市的内涵第16-17页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律第17-19页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第19-20页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驱动力第20-22页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5页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第22-23页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第23-24页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第24-25页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第25-26页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转型关系第25-26页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第26页
3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DEA 评价第26-47页
   ·东营市发展现状分析第26-29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26-28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8页
     ·矿产资源概况第28-29页
   ·可持续发展DEA 评价的思路第29页
   ·可持续发展DEA 模型的构建第29-36页
     ·DEA 的基本原理第29-33页
     ·DEA 指标体系的确定第33-35页
     ·DEA 数据的处理第35页
     ·输入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35-36页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年际变化(纵向比较)第36-41页
     ·纵向比较的思路第36页
     ·指标的处理第36-39页
     ·DEA 方法的应用及结果分析第39-41页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省内比较(横向比较)第41-47页
     ·横向比较的思路第41页
     ·指标的处理第41-45页
     ·DEA 方法的应用及结果分析第45-47页
4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SWOT 分析第47-54页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Strengths第47-49页
     ·独特的区位优势第47-48页
     ·丰富的资源优势第48页
     ·较好的经济基础优势第48-49页
     ·黄河三角洲的后发优势第49页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劣势 Weaknesses第49-51页
     ·产业结构瓶颈,产业发展不协调,经济结构单一第49-50页
     ·环境瓶颈,生态脆弱、保护压力大第50页
     ·基础设施瓶颈,交通滞后、人流物流集散能力差第50页
     ·人才瓶颈,大学少、科技人员缺乏第50-51页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Opportunities第51-53页
     ·资源型城市研究的深入第51页
     ·环渤海湾经济圈的崛起第51-52页
     ·高效生态区的构建第52-53页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Threats第53-54页
     ·可持续发展路径的选择第53页
     ·油气资源的枯竭第53-54页
5 东营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第54-58页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第54-56页
     ·充分发挥经济区位优势第54-55页
     ·延长资源生命周期,推进产业结构复杂化和高级化第55页
     ·加快石化产业整合,推进产业集群形成第55-56页
   ·依托资源优势,推进替代产业发展第56-57页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56页
     ·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第56页
     ·发展黄河生态旅游第56-57页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第57-58页
     ·搞好重点项目建设第57页
     ·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投资效益第57页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第57页
     ·降低基础设施投资门槛第57-58页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第58页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第58页
     ·增加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第58页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第58页
6 结论与讨论第58-60页
   ·结论第58-59页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之代建制模式研究--浙江省援建“5.12”地震灾区项目管理的启示
下一篇:山东省与广东省城市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