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寓言的出现 | 第7-8页 |
第二节 寓言的研究概况 | 第8-9页 |
第三节 本文所采用“寓言”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韩非的哲学政治观 | 第12-19页 |
第一节 法家思想综述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势术法”相结合的君主专制政治体系 | 第13-16页 |
一、凭势——拥位自固 | 第13-14页 |
二、用术——刑名参同 | 第14-15页 |
三、行法——信赏必罚 | 第15-16页 |
第三节 《韩非子》的哲学思想内涵 | 第16-19页 |
一、朴素唯物主义 | 第16-17页 |
二、朴素的辩证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法家视野下的寓言创作 | 第19-35页 |
第一节 《韩非子》寓言的组成形式以及其特点 | 第20-23页 |
一、寓言故事的分布情况 | 第20-21页 |
二、寓言故事的组织形式 | 第21-23页 |
第二节 韩非的寓言创作 | 第23-35页 |
一、《韩非子》寓言故事取材凸显现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 第24-27页 |
二、《韩非子》寓言故事主角成为法家思想传声筒 | 第27-35页 |
第三章 艺术的创新:寓言独立于散文 | 第35-45页 |
第一节 个性鲜明的法家叙事艺术 | 第35-38页 |
一、文风峻峭,鞭辟入里 | 第35-36页 |
二、用词简练,刻画生动 | 第36-37页 |
三、朴实机智,平中见奇 | 第37页 |
四、主线突出,叙事有张力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法家特色的美学表现 | 第38-45页 |
一、《韩非子》寓言故事的喜剧性色彩 | 第39-41页 |
二、《韩非子》寓言故事的功利性 | 第41-45页 |
第四章 《韩非子》寓言的不足 | 第45-51页 |
第一节 《韩非子》寓言思想的矛盾性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寓言功利性下的文学性缺失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改编素材缺乏严谨性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寓言的喻理性受到局限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一:《韩非子》寓言分布情况 | 第56-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