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4-15页 |
2 纵筋应力-滑移模型回归分析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 | 第15-25页 |
2.1 纵筋应力-滑移模型简介 | 第15-16页 |
2.2 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 | 第16-20页 |
2.3 各影响因素对模型的影响 | 第20-25页 |
2.3.1 钢筋屈服强度(f_y)影响 | 第20页 |
2.3.2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f_c)影响 | 第20-21页 |
2.3.3 相对贯穿长度(h_c/d )影响 | 第21-22页 |
2.3.4 试验轴压比(N/f_cb_ch_c )影响 | 第22页 |
2.3.5 试验剪压比( V_(jh)/f_cb_jh_j)影响 | 第22-23页 |
2.3.6 最小配箍特征值( ρ_v.f_(yv)/f_c)影响 | 第23-25页 |
3 节点区柱截面受压区高度的试验取值方法 | 第25-35页 |
3.1 节点试验中柱截面受压区高度计算 | 第25-27页 |
3.1.1 中间层中节点试验模拟计算 | 第25-26页 |
3.1.2 材料模型参数 | 第26页 |
3.1.3 试件 LX-4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3.2 节点的柱截面受压区高度计算结果 | 第27-30页 |
3.3 节点的柱截面钢筋受力计算结果 | 第30-34页 |
3.4 用于细化拉拔试验的轴压比计算结果 | 第34-35页 |
4 已有钢筋滑移试验简介及分析 | 第35-47页 |
4.1 文献[7]试验简介 | 第35-38页 |
4.2 单拉加载(Monotonic Pull-Only) | 第38-39页 |
4.3 单调拉压加载(Monotonic Push-Pull) | 第39-41页 |
4.4 循环拉压加载(Cyclic Push-Pull) | 第41-42页 |
4.5 文献[7]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 第42-47页 |
5 已有文献试验结果与 σ-s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 第47-63页 |
5.1 试验分类 | 第47页 |
5.2 文献[7]试验结果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 第47-58页 |
5.2.1 2 号、5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5.2.2 4 号、6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5.2.3 10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5.2.4 11 号、12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5.2.5 7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52页 |
5.2.6 8 号、9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5.2.7 3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5.2.8 13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5.2.9 14 号、15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5.2.10 16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56页 |
5.2.11 17 号、18 号试件试验与模拟对比分析 | 第56-58页 |
5.3 文献[7]试验特征点实测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 第58-63页 |
6 试验方案讨论 | 第63-73页 |
6.1 试验方法 | 第63-64页 |
6.2 试验加载制度 | 第64-66页 |
6.3 第一试验方案 | 第66页 |
6.4 第二试验方案 | 第66-67页 |
6.5 第三试验方案 | 第67-70页 |
6.6 第四种试验方案讨论 | 第70页 |
6.7 第五种试验方案讨论 | 第70-73页 |
7 试验结果和模拟分析 | 第73-91页 |
7.1 试件的相关信息 | 第73-74页 |
7.2 混凝土强度影响 | 第74-76页 |
7.3 钢筋屈服强度影响 | 第76-79页 |
7.4 试件相对贯穿长度h_c/d 影响 | 第79-81页 |
7.5 加载方式的影响 | 第81-87页 |
7.6 莫林辉 σ-s模型适用范围讨论 | 第87-89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8 结语 | 第91-93页 |
8.1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 | 第91-92页 |
8.2 展望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附录 | 第97页 |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