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粘性问题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1 绪论 | 第12-16页 |
| 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4-16页 |
| 1.4.1 本文可能有如下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1.4.2 本文可能存在如下不足 | 第15-16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 2.1 产业转移与产业转移理论 | 第16-20页 |
| 2.1.1 国外产业转移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 2.1.2 国内产业转移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 2.1.3 产业梯度转移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 2.2 产业梯度转移动因与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 2.3 产业转移中政府的作用 | 第21-22页 |
| 2.4 产业梯度转移粘性的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 3 关于产业梯度转移粘性的两个基本问题 | 第24-32页 |
| 3.1 粘性的存在性 | 第24-26页 |
| 3.1.1 各梯度区域的GDP比重 | 第24-25页 |
| 3.1.2 各梯度区域的工业企业单位增加数 | 第25页 |
| 3.1.3 各梯度区域的外商直接投资 | 第25-26页 |
| 3.2 粘性存在的合理性辨析 | 第26-32页 |
| 3.2.1 粘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6-30页 |
| 3.2.2 粘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第30-32页 |
| 4 产业梯度转移粘性的生成机理分析 | 第32-42页 |
| 4.1 企业视角 | 第33-36页 |
| 4.1.1 内部因素 | 第33-34页 |
| 4.1.2 外部因素 | 第34-36页 |
| 4.2 政府视角 | 第36-42页 |
| 4.2.1 中央政府 | 第36页 |
| 4.2.2 转移地政府和承接地政府的博弈 | 第36-42页 |
| 5 产业梯度转移粘性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2-56页 |
| 5.1 产业梯度转移粘性的度量 | 第42-47页 |
| 5.2 解释变量和数据的选取 | 第47-49页 |
| 5.3 计量模型与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 5.3.1 基本模型与结果 | 第49-51页 |
| 5.3.2 分地区的模型与结果 | 第51-54页 |
| 5.4 小结 | 第54-5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60页 |
| 6.1 结论与启示 | 第56-58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