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科普解说标识牌效果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2.1 科普解说标识牌概念阐述 | 第14页 |
| 2.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 2.2.1 国家公园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 2.2.2 科普教育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 2.2.3 解说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 2.3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7-23页 |
| 2.3.1 国家森林公园方面的研究 | 第17-20页 |
| 2.3.2 科普教育方面的研究 | 第20-21页 |
| 2.3.3 解说方面的研究 | 第21-23页 |
| 2.4 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 3 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 3.1 传播学理论 | 第24-25页 |
| 3.2 环境教育理论 | 第25-27页 |
| 4 效果评价指标构建 | 第27-46页 |
| 4.1 效果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27页 |
| 4.2 效果评价领域层设置 | 第27-29页 |
| 4.3 效果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9-30页 |
| 4.4 效果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0-38页 |
| 4.4.1 第一轮专家意见征询结果 | 第31-34页 |
| 4.4.2 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结果 | 第34-37页 |
| 4.4.3 第三轮专家意见征询结果 | 第37-38页 |
| 4.5 确定量表 | 第38-40页 |
| 4.6 专家权重打分 | 第40-46页 |
| 4.6.1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 | 第40页 |
| 4.6.2 指标权重的求法 | 第40-41页 |
| 4.6.3 计算权重值 | 第41-43页 |
| 4.6.4 确定权重值 | 第43-46页 |
| 5 森林公园科普解说标识牌效果评价 | 第46-57页 |
| 5.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情况 | 第46-47页 |
| 5.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科普解说标识牌现状 | 第47-50页 |
| 5.2.1 科普解说标识牌种类情况 | 第47-49页 |
| 5.2.2 科普解说标识牌分布情况 | 第49-50页 |
| 5.3 效果评价 | 第50-57页 |
| 5.3.1 游客人口特征分析 | 第50-51页 |
| 5.3.2 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 5.3.3 评价结果 | 第52-57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7-61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 6.2 对策建议 | 第58-60页 |
| 6.2.1 重视科普解说标识牌建设 | 第58-59页 |
| 6.2.2 深度挖掘景区旅游资源的科普知识 | 第59页 |
| 6.2.3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 第59-60页 |
| 6.3 不足之处 | 第60页 |
| 6.4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附录A | 第67-71页 |
| 附录B | 第71-73页 |
| 附录C | 第73-77页 |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