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Ag0.33V2O5和Li3V2(PO43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0-12页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及其现状第12-16页
        1.3.1 层状材料LiMO_2型第13-14页
        1.3.2 尖晶石型材料LiM_2O_4第14-15页
        1.3.3 橄榄石型LiMPO_4第15-16页
    1.4 钒基正极材料的发展及其现状第16-20页
        1.4.1 钒的氧化物第16-17页
        1.4.2 钒酸银正极材料第17-18页
        1.4.3 钒磷酸盐第18页
        1.4.4 Li_3V_2(PO_4)_3第18-19页
        1.4.5 LiVPO_4F第19-20页
    1.5 纳米材料在正极材料中的应用第20-21页
    1.6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仪器第23-27页
    2.1 仪器与药品第23页
    2.2 合成方法第23-24页
        2.2.1 固相法第23-24页
        2.2.2 水热法第24页
        2.2.3 溶胶-凝胶法(sol-gel法)第24页
    2.3 表征方法第24-26页
        2.3.1 热重(TG)分析和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第24-25页
        2.3.2 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5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第25页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高倍率透射显微镜(HRTEM)分析第25-26页
    2.4 电性能测试第26-27页
        2.4.1 交流阻抗(EIS)测试第26页
        2.4.2 循环伏安法(CV)测试第26页
        2.4.3 恒流充放电法第26-27页
第三章 Ag_(0.33)V_2O_5的合成及其电性能研究第27-37页
    3.1 引言第27-28页
    3.2 实验部分第28-29页
        3.2.1 实验部分第28-2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9-36页
        3.3.1 材料的结构表征第29-33页
        3.3.3 电性能测试第33-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Li_3V_2(PO_4)_3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第37-44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实验部分第37-3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8-43页
        4.3.1 材料的结构表征第38-40页
        4.3.2 电性能测试第40-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xLiVPO_4F·Li_3V_2(P0_4)_3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4-53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实验部分第44-4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5-51页
        5.3.1 材料的结构表征第45-48页
        5.3.2 电性能测试第48-50页
        5.3.3 倍率性能测试第50-51页
    5.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54页
    6.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读研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沉积纳米孪晶Ni显微结构演变研究
下一篇:SiC晶须改性WC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