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益肾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1-20页 |
1. 中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 第11-15页 |
1.1 病名 | 第11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11-13页 |
1.3 辨证论治 | 第13-15页 |
1.4 中医药治疗眩晕优势 | 第15页 |
2. 后循环缺血的西医现状与进展 | 第15-20页 |
2.1 认识、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 | 第15-16页 |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6页 |
2.3 临床表现及诊断 | 第16-17页 |
2.4 西医对后循环缺血的治疗 | 第17页 |
2.5 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的分类及治疗 | 第17-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2页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1.1 病例选择 | 第20-22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3 观察内容 | 第22-23页 |
1.4 临床疗效评定 | 第23页 |
1.5 统计方法 | 第23-24页 |
2. 研究结果 | 第24-29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24-26页 |
2.2 治疗结果 | 第26-28页 |
2.3 不良反应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1页 |
3.1 疗效分析 | 第29页 |
3.2 方药释义 | 第29页 |
3.3 临证体会 | 第29-30页 |
3.4 机理探索 | 第30-31页 |
3.5 不足与展望 | 第31页 |
4.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附录 | 第34-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