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2.2 相关概念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3.2 实证研究法 | 第14页 |
1.3.3 比较分析法 | 第14-15页 |
2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原因分析 | 第15-24页 |
2.1 现行审查逮捕程序机制特征的梳理 | 第15-18页 |
2.1.1 审查逮捕程序的运行机制 | 第15-16页 |
2.1.2 审查逮捕程序的基本特点 | 第16-18页 |
2.2 现行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18-24页 |
2.2.1 审查逮捕权司法控制不足 | 第18-19页 |
2.2.2 审查逮捕权发生功能异化 | 第19-20页 |
2.2.3 辩护律师的介入程度有限 | 第20-22页 |
2.2.4 嫌疑人缺乏程序性救济权 | 第22-24页 |
3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实践考察 | 第24-34页 |
3.1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基本方案 | 第24-27页 |
3.1.1 构建听证化的审查机制 | 第24-26页 |
3.1.2 建立配套保障机制 | 第26-27页 |
3.2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主要进展 | 第27-34页 |
3.2.1 构建三方对审审查构造 | 第28-31页 |
3.2.2 确立言词对抗审查方式 | 第31页 |
3.2.3 保障嫌疑人获得律师帮助 | 第31-34页 |
4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效果评析 | 第34-41页 |
4.1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成效 | 第34-36页 |
4.1.1 有效降低审前高批捕率 | 第34页 |
4.1.2 凸显出审查逮捕职能司法权属性 | 第34-35页 |
4.1.3 增强逮捕裁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 第35-36页 |
4.2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不足 | 第36-41页 |
4.2.1 审查裁决缺乏统一程序规范 | 第36-38页 |
4.2.2 审查裁决缺乏程序性证明机制 | 第38页 |
4.2.3 审查裁决缺乏司法救济机制 | 第38-39页 |
4.2.4 辩护律师介入缺乏保障性权利 | 第39-41页 |
5 完善我国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对策 | 第41-48页 |
5.1 统一构建分流式听证审查逮捕程序 | 第41-44页 |
5.1.1 构建分流式听证审查逮捕程序的缘由 | 第41-42页 |
5.1.2 听证审查逮捕程序的设置 | 第42-44页 |
5.1.3 转变传统书面审查方式 | 第44页 |
5.2 扩大审查阶段律师辩护权利 | 第44-46页 |
5.2.1 赋予辩护律师适度的阅卷权 | 第45-46页 |
5.2.2 健全辩护律师程序性救济权 | 第46页 |
5.3 进一步完善配套保障机制 | 第46-48页 |
5.3.1 确立听证审查程序性证明机制 | 第46-47页 |
5.3.2 改造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 第47-48页 |
6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