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靖州县飞山风景区飞山寨景区详细规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9页 |
1.1 规划背景 | 第11页 |
1.2 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1.3.2 景区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 第13-14页 |
1.3.3 景区规划的类型与层次 | 第14-15页 |
1.3.4 景区规划理论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5 景区详细规划的内容 | 第18-19页 |
1.3.6 景区风景资源评价 | 第19-20页 |
1.3.7 景区风景资源保护 | 第20-21页 |
1.3.8 景区的容量与规模 | 第21-22页 |
1.3.9 景区详细规划的程序 | 第22-23页 |
1.3.10 景区详细规划相关规范 | 第23-25页 |
1.4 规划内容与步骤 | 第25-27页 |
1.4.1 规划内容 | 第25页 |
1.4.2 规划步骤 | 第25-2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2 相关案例分析与借鉴 | 第29-45页 |
2.1 重庆铁山坪森林公园 | 第29-32页 |
2.1.1 基本概况 | 第29页 |
2.1.2 项目定位 | 第29-30页 |
2.1.3 整体布局 | 第30页 |
2.1.4 景观设计 | 第30-31页 |
2.1.5 游线规划 | 第31页 |
2.1.6 总结评述 | 第31-32页 |
2.2 黄山风景名胜区钓桥景区 | 第32-34页 |
2.2.1 基本概况 | 第32页 |
2.2.2 景区特色 | 第32-33页 |
2.2.3 景区总体布局 | 第33页 |
2.2.4 游览线路规划 | 第33页 |
2.2.5 主要景点 | 第33-34页 |
2.2.6 总结评述 | 第34页 |
2.3 庐山风景名胜区 | 第34-38页 |
2.3.1 区位分析 | 第34-35页 |
2.3.2 历史沿革 | 第35页 |
2.3.3 景区概况 | 第35-36页 |
2.3.4 景区特色 | 第36页 |
2.3.5 规划结构 | 第36页 |
2.3.6 总体分区 | 第36-37页 |
2.3.7 景点资源 | 第37页 |
2.3.8 分级保护 | 第37-38页 |
2.3.9 游赏规划 | 第38页 |
2.3.10 总结评述 | 第38页 |
2.4 美国圣地亚哥日落悬崖自然公园 | 第38-41页 |
2.4.1 基本概况 | 第38页 |
2.4.2 区位分析 | 第38-39页 |
2.4.3 总体布局 | 第39页 |
2.4.4 内部交通分析 | 第39-40页 |
2.4.5 总结评述 | 第40-41页 |
2.5 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 第41-44页 |
2.5.1 区位分析 | 第41页 |
2.5.2 历史沿革 | 第41-42页 |
2.5.3 景区概况 | 第42页 |
2.5.4 主要景点 | 第42-44页 |
2.5.5 管理模式 | 第44页 |
2.5.6 总结评述 | 第44页 |
2.6 总结分析 | 第44-45页 |
3 湖南省靖州县飞山风景区飞山寨景区详细规划 | 第45-96页 |
3.1 景区概况 | 第45-50页 |
3.1.1 区位分析 | 第45页 |
3.1.2 历史沿革 | 第45-46页 |
3.1.3 规划背景 | 第46页 |
3.1.4 规划意义 | 第46-47页 |
3.1.5 气象水文 | 第47页 |
3.1.6 地质地貌 | 第47-48页 |
3.1.7 植物资源 | 第48-49页 |
3.1.8 道路交通 | 第49-50页 |
3.2 景区发展分析 | 第50-53页 |
3.2.1 景区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 第50页 |
3.2.2 旅游市场与客源分析 | 第50-53页 |
3.3 景观资源评价 | 第53-56页 |
3.3.1 景源类型与特征 | 第53-54页 |
3.3.2 景观单元评价 | 第54-56页 |
3.4 规划目标、原则、策略、依据 | 第56-58页 |
3.4.1 规划目标 | 第56-57页 |
3.4.2 规划原则 | 第57页 |
3.4.3 规划策略 | 第57-58页 |
3.4.4 规划依据 | 第58页 |
3.5 景区性质 | 第58页 |
3.6 环境容量测算 | 第58-62页 |
3.7 规划布局 | 第62-64页 |
3.7.1 总体布局 | 第62页 |
3.7.2 分区规划 | 第62-63页 |
3.7.3 景区建设控制 | 第63-64页 |
3.8 保护培育规划 | 第64-70页 |
3.8.1 保护培育规划原则 | 第65页 |
3.8.2 景区分级分区保护培育规划 | 第65-69页 |
3.8.3 专项分类保护培育规划 | 第69-70页 |
3.9 道路交通规划 | 第70-72页 |
3.9.1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 第70页 |
3.9.2 道路交通规划 | 第70-72页 |
3.10 风景游赏规划 | 第72-77页 |
3.10.1 景点规划 | 第72-75页 |
3.10.2 游赏项目组织 | 第75-76页 |
3.10.3 游线规划 | 第76-77页 |
3.11 典型景观规划 | 第77-80页 |
3.11.1 自然典型景观规划 | 第77-78页 |
3.11.2 植物典型景观规划 | 第78-79页 |
3.11.3 建筑典型景观 | 第79-80页 |
3.12 游览服务设施规划 | 第80-82页 |
3.12.1 现状分析 | 第80页 |
3.12.2 基本原则 | 第80-81页 |
3.12.3 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 第81页 |
3.12.4 旅游解说和安全服务设施 | 第81-82页 |
3.13 基础工程规划 | 第82-85页 |
3.13.1 给水工程规划 | 第82页 |
3.13.2 排水工程规划 | 第82-83页 |
3.13.3 供电工程规划 | 第83页 |
3.13.4 电信工程规划 | 第83页 |
3.13.5 环保环卫规划 | 第83-85页 |
3.14 综合防灾规划 | 第85-86页 |
3.14.1 森林防火 | 第85页 |
3.14.2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85-86页 |
3.14.3 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的预防规划 | 第86页 |
3.14.4 人防规划 | 第86页 |
3.15 居民点调控规划 | 第86页 |
3.16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 第86-88页 |
3.17 重要景点设计 | 第88-94页 |
3.17.1 飞山寺 | 第88-90页 |
3.17.2 方广寺 | 第90-92页 |
3.17.3 飞山太公庙 | 第92-93页 |
3.17.4 民俗文化村 | 第93-94页 |
3.18 规划实施与管理 | 第94-96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4.1 结论 | 第96-97页 |
4.2 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附录A: 规划附图 | 第103-105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附件 | 第108-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