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项目进度管理相关理论 | 第18-26页 |
2.1 项目管理概述 | 第18-20页 |
2.1.1 项目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 第18页 |
2.1.2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2.1.3 项目管理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 第19-20页 |
2.2 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 第20-21页 |
2.2.1 软件项目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 第20-21页 |
2.2.2 软件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 第21页 |
2.3 项目进度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2.3.1 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 第21-22页 |
2.3.2 常用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 | 第22-23页 |
2.3.3 项目进度控制过程 | 第23-24页 |
2.3.4 项目进度调整过程 | 第24-25页 |
2.3.5 常用项目进度计划优化方法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黄骅港生产调度仿真软件项目进度现状分析 | 第26-43页 |
3.1 黄骅港概况 | 第26-28页 |
3.1.1 堆存与设备对应关系 | 第26-27页 |
3.1.2 泊位与设备对应关系 | 第27页 |
3.1.3 黄骅港生产调度系统现状 | 第27-28页 |
3.2 黄骅港生产调度仿真软件项目概况 | 第28-31页 |
3.2.1 黄骅港生产调度仿真软件项目开发背景和要求 | 第28-29页 |
3.2.2 黄骅港生产调度仿真软件系统结构及功能模块 | 第29-31页 |
3.3 黄骅港生产调度仿真软件项目进度现状 | 第31-40页 |
3.3.1 项目进展情况 | 第31-33页 |
3.3.2 项目进度控制现状 | 第33-40页 |
3.4 黄骅港生产调度仿真软件项目进度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3.5 黄骅港生产调度仿真软件项目进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黄骅港生产调度仿真软件项目进度管理优化 | 第43-57页 |
4.1 项目里程碑及工作结构优化 | 第43-47页 |
4.1.1 项目里程碑优化 | 第43-45页 |
4.1.2 项目工作结构优化 | 第45-47页 |
4.2 项目责任分配优化 | 第47-49页 |
4.3 项目活动排序和历时估计优化 | 第49-53页 |
4.3.1 工期和人力资源估算优化 | 第49-51页 |
4.3.2 调整逻辑关系优化活动排序 | 第51-52页 |
4.3.3 压缩关键路径历时估计优化 | 第52-53页 |
4.4 优化后的项目计划图表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项目进度管理优化保障措施 | 第57-63页 |
5.1 组织保障措施 | 第57-59页 |
5.1.1 加强项目的组织机构管理 | 第57-58页 |
5.1.2 提高进度管理能力 | 第58-59页 |
5.2 制度保障措施 | 第59-60页 |
5.2.1 实行进度管理例会制度 | 第59页 |
5.2.2 完善项目变更机制 | 第59-60页 |
5.2.3 健全奖惩制度 | 第60页 |
5.3 技术保障措施 | 第60-61页 |
5.4 信息管理保障措施 | 第61-62页 |
5.4.1 加强沟通协调 | 第61页 |
5.4.2 建立信息动态管理 | 第61-62页 |
5.4.3 科学规范信息使用 | 第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1 里程碑进度评审报告 | 第67-68页 |
附录2 软件项目变更申请表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