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1.2.1 关于近代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1.2.2 关于对历史人物的民族复兴思想研究 | 第16页 |
1.2.3 关于冯友兰先生的学术思想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 研究的目标及方法 | 第18页 |
1.3.1 研究的目标 | 第18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的创新性 | 第18-19页 |
第2章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形成的基础及时代背景 | 第19-27页 |
2.1 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 | 第19-21页 |
2.1.1 家庭之教化 | 第19-20页 |
2.1.2 教育之熏陶 | 第20-21页 |
2.1.3 国外之眼观 | 第21页 |
2.2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21-24页 |
2.2.1 中国传统文化 | 第22-23页 |
2.2.2 美国新实在论思潮 | 第23页 |
2.2.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第23-24页 |
2.3 抗战时期冯友兰的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背景 | 第24-25页 |
2.3.1 日本侵华的民族危机 | 第24-25页 |
2.3.2 各派别抗战救国主张的时代潮流 | 第25页 |
2.4 抗战前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探索 | 第25-27页 |
第3章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7-49页 |
3.1 实现目标 | 第27-31页 |
3.1.1 政治目标 | 第27-28页 |
3.1.2 经济目标 | 第28-29页 |
3.1.3 文化目标 | 第29-30页 |
3.1.4 社会目标 | 第30-31页 |
3.2 实现途径 | 第31-40页 |
3.2.1 政治途径 | 第32-34页 |
3.2.2 经济途径 | 第34-35页 |
3.2.3 文化途径 | 第35-36页 |
3.2.4 社会途径 | 第36-40页 |
3.3 引领精神 | 第40-43页 |
3.3.1 中国传统之国风 | 第40页 |
3.3.2 抗战建国信念之力量 | 第40-41页 |
3.3.3 中国哲学之精神 | 第41-42页 |
3.3.4 中国不变之道德 | 第42-43页 |
3.4 依靠力量 | 第43-48页 |
3.4.1 中国科技人才 | 第44页 |
3.4.2 中国哲学家 | 第44-45页 |
3.4.3 中国文学艺术家 | 第45-47页 |
3.4.4 中国青年学生 | 第47-48页 |
3.5 保障措施 | 第48-49页 |
第4章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特点 | 第49-56页 |
4.1 具有经济主导的倾向 | 第49-50页 |
4.1.1 强调产业革命的决定作用 | 第49-50页 |
4.1.2 倡导文化观上的经济变革 | 第50页 |
4.2 明显的唯物史观的色彩 | 第50-52页 |
4.2.1 肯定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第50-51页 |
4.2.2 强调生产方式对于人伦道德具有决定作用 | 第51-52页 |
4.2.3 主张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 | 第52页 |
4.3 蕴含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 | 第52-54页 |
4.3.1 中国传统道德之复兴 | 第53页 |
4.3.2 中国历史文化与传统的继承 | 第53-54页 |
4.3.3 弘扬崇尚精神追求的民族优秀传统 | 第54页 |
4.4 坚持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 | 第54-56页 |
第5章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评价与启示 | 第56-66页 |
5.1 对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 第56-60页 |
5.1.1 对抗战的精神动员 | 第56-57页 |
5.1.2 对学术界的积极影响 | 第57-59页 |
5.1.3 对青年学生的正面启发 | 第59-60页 |
5.2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不足 | 第60-62页 |
5.2.1 经济变革为首要不合实际 | 第60-61页 |
5.2.2 社会化的超前性不合实际 | 第61-62页 |
5.3 对抗战胜利后中国发展的启示 | 第62-66页 |
5.3.1 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第63页 |
5.3.2 坚持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肩负历史使命,共筑中国梦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