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12-2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1.2.3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1.2.4 研究评述 | 第21-22页 |
| 1.3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1.5 创新点 | 第24-25页 |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25-29页 |
| 2.1 研究区域界定 | 第25-26页 |
| 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6-29页 |
| 2.2.1 指标选取 | 第26-27页 |
| 2.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7-29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9-34页 |
| 3.1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 | 第29-32页 |
| 3.1.1 .DEA原理及特性 | 第29页 |
| 3.1.2 传统DEA模型 | 第29-31页 |
| 3.1.3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 | 第31-32页 |
| 3.2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 第32-34页 |
| 3.2.1 GWR模型 | 第32页 |
| 3.2.2 GTWR模型 | 第32-34页 |
| 4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间变化分析 | 第34-43页 |
|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 4.2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综合分析 | 第35-39页 |
| 4.2.1 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现状分析 | 第35-36页 |
| 4.2.2 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序变化分析 | 第36-39页 |
| 4.2.3 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差异分析 | 第39页 |
| 4.3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 第39-43页 |
| 4.3.1 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序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 4.3.2 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 第41-43页 |
| 5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演化分析 | 第43-55页 |
|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 5.1.1 重心转移与标准差椭圆 | 第43页 |
| 5.1.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 5.1.3 热点分析 | 第44页 |
| 5.2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空间特征分析 | 第44-47页 |
| 5.3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变化分析 | 第47-50页 |
| 5.4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50-55页 |
| 5.4.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0-51页 |
| 5.4.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1-53页 |
| 5.4.3 冷热点区域分析 | 第53-55页 |
| 6 基于时空角度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5页 |
| 6.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 6.2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56-57页 |
| 6.2.1 数据共线性检验 | 第56页 |
| 6.2.2 时空平稳性检验 | 第56页 |
| 6.2.3 权函数与带宽的确定 | 第56-57页 |
| 6.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65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5-69页 |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 7.2 政策建议 | 第66-68页 |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