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我国浅水湖泊水质概况 | 第13-14页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况 | 第14-15页 |
·南四湖概况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 第16-19页 |
·支撑国家南水北调项目 | 第17-18页 |
·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同步共赢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质模型发展趋势 | 第19-25页 |
·南四湖水质模拟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水质模型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水质数学模型选取 | 第22-25页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考核目标 | 第25-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考核目标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WASP7.3 水质模拟程序使用开发研究 | 第30-51页 |
·WASP7.3 模型介绍 | 第30-37页 |
·WASP7.3 模型界面组成及基本功能 | 第31-33页 |
·WASP7.3 模型原理研究 | 第33-37页 |
·模型网格概化研究 | 第37-39页 |
·河网概化 | 第38页 |
·湖泊网格概化 | 第38-39页 |
·模型参数需求与输入分析 | 第39-45页 |
·模型系统信息 | 第39-40页 |
·控制体数据 | 第40-41页 |
·模型参数与常数 | 第41-42页 |
·离散交换 | 第42页 |
·流量 | 第42-43页 |
·污染负荷与边界条件 | 第43-44页 |
·模型时间函数 | 第44-45页 |
·模型执行操作 | 第45-46页 |
·模拟结果可视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 第46-49页 |
·模型计算结果浏览与调用 | 第46-47页 |
·模型计算结果绘制x/y 坐标折线图 | 第47-49页 |
·模型计算结果其他可视化技术研究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下级湖水质模型参数率定及模型适用性研究 | 第51-75页 |
·南四湖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 | 第51-53页 |
·水环境质量现状 | 第51-52页 |
·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 第52-53页 |
·南四湖下级湖网格概化技术研究 | 第53-55页 |
·南四湖水质模型监测数据系列 | 第55页 |
·模型参数输入研究 | 第55-66页 |
·模型系统信息 | 第55页 |
·单元控制体数据 | 第55-57页 |
·模型参数与常数 | 第57-58页 |
·流量 | 第58-60页 |
·污染负荷与边界条件 | 第60-63页 |
·模型时间函数 | 第63-66页 |
·南四湖水质模型参数率定 | 第66-68页 |
·模型适用性研究 | 第68-73页 |
·水质指标误差分析 | 第69-70页 |
·参数灵敏度分析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南四湖下级湖水环境质量模拟与分析评价 | 第75-100页 |
·下级湖非调水期与调水期计算工况分析 | 第75-80页 |
·水动力学条件 | 第75-76页 |
·现状排污条件 | 第76-78页 |
·控制排污条件 | 第78-79页 |
·调水水质及调水时段条件 | 第79-80页 |
·南四湖水质模型溶解氧平衡方程 | 第80-84页 |
·Streeter-Phelps 公式 | 第81页 |
·改进的Streeter-Phelps 公式 | 第81-82页 |
·全线性的DO 平衡 | 第82-83页 |
·非线性的DO 平衡 | 第83页 |
·南四湖下级湖溶解氧平衡方程的选取 | 第83-84页 |
·下级湖非调水期水环境质量现状模拟与评价 | 第84-90页 |
·下级湖氨氮现状模拟与分析 | 第84-86页 |
·下级湖溶解氧现状模拟与分析 | 第86-87页 |
·下级湖BOD_5 现状模拟与分析 | 第87-89页 |
·下级湖COD_(Cr) 现状模拟与分析 | 第89-90页 |
·下级湖调水各工况方案下污染物浓度模拟分析 | 第90-99页 |
·下级湖调水各工况方案下BOD_5 模拟分析 | 第91-92页 |
·下级湖调水各工况方案下COD_(Cr) 模拟分析 | 第92-94页 |
·下级湖调水各工况方案下水质总体分析 | 第94-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南四湖下级湖水质安全风险模拟与评估 | 第100-118页 |
·下级湖薛城小沙河控制单元水系风险源调查与识别研究 | 第100-104页 |
·水系概况 | 第100-102页 |
·水系水文、水资源特点 | 第102页 |
·水系水质排污调查研究 | 第102-104页 |
·薛城小沙河控制单元水系突发性污染事故对调水下级湖出湖口水质的影响 | 第104-110页 |
·薛城小沙河控制单元水系突发性污染事故计算工况分析 | 第105-106页 |
·薛城沙河突发性污染事故对调水下级湖出湖口水质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薛城小沙河突发性污染事故对调水下级湖出湖口水质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新薛河突发性污染事故对调水下级湖出湖口水质的影响 | 第109页 |
·薛城小沙河控制单元水系突发性污染事故对调水下级湖出湖口水质影响的总体分析 | 第109-110页 |
·南四湖富营养状态及有毒物质评价研究 | 第110-116页 |
·南四湖营养状态评价研究 | 第111-114页 |
·南四湖有毒物质评价研究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创新点 | 第118-122页 |
·研究结论 | 第118-119页 |
·建议 | 第119-120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20-122页 |
第七章 今后研究工作设想 | 第122-124页 |
·存在问题 | 第122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设想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29-131页 |
一、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9-130页 |
二、研究生期间科研学术建设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