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第7-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绪论 | 第12-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研究目的 | 第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四 研究重点之处 | 第14页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2、实地调研法 | 第14页 |
3、例证归纳分析法 | 第14-15页 |
六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1、胶东城市 | 第15页 |
2、民间艺术 | 第15页 |
3、城市设施景观艺术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胶东民间艺术与城市设施景观艺术 | 第16-28页 |
1.1 胶东民间艺术 | 第16-20页 |
1.1.1 胶东民间艺术类型与特征 | 第16-19页 |
1.1.2 胶东民间艺术中的城市文化价值 | 第19-20页 |
1.2 城市设施景观艺术 | 第20-24页 |
1.2.1 城市设施景观艺术的内涵 | 第20页 |
1.2.2 城市设施景观艺术的功能和作用 | 第20-23页 |
1.2.3 城市设施景观艺术的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1.3 基于胶东民间艺术的胶东城市设施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 第24-28页 |
1.3.1 胶东民间艺术在城市设施景观艺术转换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1.3.2 胶东民间艺术在城市设施景观艺术中转换的可行性 | 第25-28页 |
第二章 胶东民间艺术在城市设施景观艺术转换中的问题及转换原则 | 第28-32页 |
2.1 胶东民间艺术在城市设施景观艺术转换中的存在问题 | 第28-29页 |
2.1.1 转换的类同性——失去个性 | 第28页 |
2.1.2 转换的同质性——失去地域性 | 第28页 |
2.1.3 转换的国际性——失去本土经验性 | 第28-29页 |
2.2 胶东民间艺术在城市设施景观艺术中的转换原则 | 第29-32页 |
2.2.1 特征转换原则 | 第29页 |
2.2.2 传统转换原则 | 第29页 |
2.2.3 现代生活转换原则 | 第29页 |
2.2.4 地域审美转换原则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胶东民间艺术在城市设施景观艺术中的转换思路和手法 | 第32-40页 |
3.1 转换思路 | 第32页 |
3.2 转换手法 | 第32-40页 |
3.2.1 功能转换 | 第32-33页 |
3.2.2 造型与结构转换 | 第33-34页 |
3.2.3 尺度与体量转换 | 第34-35页 |
3.2.4 图形转换 | 第35-37页 |
3.2.5 空间转换 | 第37页 |
3.2.6 色彩转换 | 第37-38页 |
3.2.7 材质转换 | 第38页 |
3.2.8 心理转换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设计实践—威海市国际海水浴场设施景观胶东民间艺术形态转换 | 第40-46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40页 |
4.2 设计理念 | 第40页 |
4.3 设计目标 | 第40页 |
4.4 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4.5 设计表达 | 第41-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附图录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附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