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2.1 MIMO 技术简介 | 第10-11页 |
| 1.2.2 MIMO 预编码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2.3 用户选择策略 | 第11-12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12-14页 |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3.2 论文安排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MIMO 系统理论及信道容量分析 | 第14-24页 |
| 2.1 无线信道模型 | 第14-19页 |
| 2.1.1 大尺度衰落统计模型 | 第14-15页 |
| 2.1.2 小尺度衰落统计模型 | 第15-17页 |
| 2.1.3 信道的一阶和二阶统计量 | 第17-18页 |
| 2.1.4 MIMO 信道模型 | 第18-19页 |
| 2.2 分集技术与空间复用 | 第19-21页 |
| 2.2.1 分集技术 | 第19页 |
| 2.2.2 空间复用技术 | 第19-20页 |
| 2.2.3 空间分集技术与空间复用技术折中 | 第20-21页 |
| 2.3 MIMO 信道容量分析 | 第21-23页 |
| 2.3.1 高斯信道下的信道容量 | 第21页 |
| 2.3.2 MIMO 信道容量 | 第21-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MIMO 系统中的预处理技术 | 第24-34页 |
| 3.1 引言 | 第24页 |
| 3.2 预编码技术 | 第24-30页 |
| 3.2.1 块对角化算法 | 第24-27页 |
| 3.2.2 迫零波束成形 | 第27-28页 |
| 3.2.3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技术 | 第28-30页 |
| 3.3 波束成形技术 | 第30-32页 |
| 3.4 MIMO 系统中的多用户选择算法 | 第32-33页 |
| 3.4.1 接收端每用户配备单天线 | 第32-33页 |
| 3.4.2 接收端每用户配有多根天线 | 第3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基于优化方法的有限反馈预编码 | 第34-46页 |
| 4.1 引言 | 第34页 |
| 4.2 单用户有限反馈 MIMO 下行链路 | 第34-38页 |
| 4.2.1 系统模型 | 第34-35页 |
| 4.2.2 矢量量化码本 | 第35-36页 |
| 4.2.3 CDI 反馈信息 | 第36-37页 |
| 4.2.4 用户最优反馈速率分析 | 第37-38页 |
| 4.3 优化阈值方法的有限反馈预编码 | 第38-41页 |
| 4.3.1 基于门限方法的阈值设计 | 第38-39页 |
| 4.3.2 优化方法的阈值设计 | 第39-40页 |
| 4.3.3 基站用户调度预编码通信策略 | 第40-41页 |
| 4.4 仿真结果 | 第41-4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低速率反馈下的有效用户调度预编码 | 第46-55页 |
| 5.1 引言 | 第46页 |
| 5.2 多用户 MIMO 模型 | 第46-48页 |
| 5.2.1 多用户 MIMO 系统模型 | 第46-47页 |
| 5.2.2 CDI 反馈信息 | 第47页 |
| 5.2.3 CQI 反馈信息 | 第47-48页 |
| 5.3 相关信道多用户 MIMO 用户调度预编码策略 | 第48-50页 |
| 5.3.1 反馈门限的设计 | 第48-49页 |
| 5.3.2 次优阈值用户调度预编码方案 | 第49-50页 |
| 5.4 仿真设计 | 第50-54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详细摘要 | 第66-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