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1 引言 | 第15-17页 |
2 对象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17页 |
2.2 病例选择相关标准 | 第17-19页 |
2.2.1 冠心病诊断标准 | 第17页 |
2.2.2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 第17页 |
2.2.3 心功能分级 | 第17-18页 |
2.2.4 分组标准 | 第18页 |
2.2.5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2.2.6 排除标准 | 第18-19页 |
2.3 样本量估计 | 第19页 |
2.4 临床资料采集 | 第19页 |
2.5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2.7 数据挖掘方法 | 第20-21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1-35页 |
3.1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情况 | 第21页 |
3.2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临床表征 | 第21-28页 |
3.2.1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患者基本信息 | 第21-22页 |
3.2.2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患者症状、体征 | 第22-25页 |
3.2.3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患者舌象特征 | 第25-26页 |
3.2.4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患者脉象特征 | 第26-27页 |
3.2.5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患者临床表征多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3.3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 第28-31页 |
3.3.1 血常规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的关联分析 | 第28页 |
3.3.2 血生化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的关联分析 | 第28-30页 |
3.3.3 超声心动图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的关联分析 | 第30页 |
3.3.4 脑利钠肽(BNP)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的关联分析 | 第30-31页 |
3.3.5 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瘀证与理化指标多因素分析 | 第31页 |
3.4 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慢性心衰血瘀证与理化指标关联模式 | 第31-35页 |
3.4.1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关联模式 | 第31-32页 |
3.4.2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关联模式 | 第32-35页 |
4 讨论 | 第35-45页 |
4.1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第35页 |
4.2 血瘀证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 第35-36页 |
4.3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的临床表征 | 第36-38页 |
4.3.1 症状、体征 | 第36-37页 |
4.3.2 舌象 | 第37页 |
4.3.3 脉象 | 第37页 |
4.3.4 临床表征的多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4.4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 第38-42页 |
4.4.1 血常规 | 第38-39页 |
4.4.2 肝肾功能 | 第39页 |
4.4.3 血脂 | 第39-40页 |
4.4.4 血清电解质 | 第40页 |
4.4.5 超声心动图 | 第40-41页 |
4.4.6 BNP | 第41-42页 |
4.4.7 理化指标的多因素分析 | 第42页 |
4.5 基于数据挖掘的关联模式分析 | 第42-44页 |
4.5.1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关联模式分析 | 第42-43页 |
4.5.2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关联模式分析 | 第43页 |
4.5.3 决策树及神经网络模型比较 | 第43-44页 |
4.6 本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综述 | 第5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