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以《三国演义》刘蜀集团为中心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君臣关系的概念界定与范型 | 第11-22页 |
第一节 释名:君臣关系 | 第12-14页 |
第二节 《三国演义》中多种不同的君臣关系范型 | 第14-22页 |
一、良师益友型 | 第14-15页 |
二、以诚相待型 | 第15-18页 |
三、以权相驭型 | 第18-22页 |
第二章 以刘蜀集团为中心看君臣关系的理想范型 | 第22-42页 |
第一节 刘蜀集团君臣关系的整体特征 | 第23-27页 |
第二节 圣君——以刘备为代表的君王 | 第27-32页 |
一、圣明之仁 | 第27-30页 |
二、圣明之德 | 第30-32页 |
第三节 贤臣——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文臣 | 第32-37页 |
一、贤相之智 | 第33-35页 |
二、贤相之才 | 第35-37页 |
第四节 良将——以关羽为代表的武将 | 第37-42页 |
一、良将之忠 | 第37-39页 |
二、良将之义 | 第39-42页 |
第三章 君臣关系理想范型的历史渊源与局限 | 第42-47页 |
第一节 君臣关系理想范型的历史渊源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君臣关系理想范型的历史局限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