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概述 | 第10-15页 |
1.1.1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 | 第11-13页 |
1.1.3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 | 第15-23页 |
1.2.1 热变形行为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 第15-16页 |
1.2.2 动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3 亚动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4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3-24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2 实验工艺及研究方法 | 第26-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 热变形实验 | 第27-31页 |
2.2.1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7页 |
2.2.2 实验方案 | 第27-30页 |
2.2.3 实验设备 | 第30-31页 |
2.2.4 试样 | 第31页 |
2.3 热变形显微组织观察 | 第31-32页 |
2.3.1 金相观察 | 第31-32页 |
2.3.2 TEM 透射电镜观察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904L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 第34-5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 | 第34-35页 |
3.3 热变形参数对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 | 第35-38页 |
3.3.1 变形温度对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 应变速率对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变形程度对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动态再结晶变形行为机理分析 | 第38-40页 |
3.5 动态再结晶变形激活能与 Z 参数的计算 | 第40-43页 |
3.6 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 | 第43-45页 |
3.7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 第45-48页 |
3.8 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 第48-49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4 904L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亚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 第52-68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双道次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 | 第52-54页 |
4.3 亚动态再结晶分数的计算 | 第54-55页 |
4.4 热变形参数对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 | 第55-61页 |
4.4.1 变形温度对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2 应变速率对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3 应变量对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4 道次间隔时间对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5 变形参数对完全亚动态再结晶组织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6 MDRX 分数与变形参数之间的三维关系 | 第60-61页 |
4.5 亚动态再结晶热变形行为机理分析 | 第61-62页 |
4.6 亚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62-65页 |
4.7 亚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 第65-6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