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及其限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引言第12-13页
一、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概述第13-23页
    (一)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研究的源起第13-17页
        1. 传统的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第13-14页
        2.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特殊性第14-17页
    (二)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依据探求第17-21页
        1. 学界对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态度第17-18页
        2. 传统共犯的处罚依据第18-20页
        3.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合理处罚依据第20-21页
    (三) 小结第21-23页
二、中立帮助行为的理论评析第23-38页
    (一) 德国的学说第23-30页
        1. 主观说第23-24页
        2. 客观说第24-29页
        3. 折衷说第29-30页
    (二) 日本的学说第30-33页
        1. 客观说第30-31页
        2. 折衷说第31-33页
    (三) 英美的学说第33-34页
    (四) 我国的学说第34-37页
        1. 台湾地区学者学说第34-35页
        2. 大陆学者的观点第35-37页
    (五) 小结第37-38页
三、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表现形式及行为性质第38-44页
    (一)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表现形式第38-39页
    (二)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行为性质第39-42页
        1. 网络连接服务提供商第39-40页
        2. 网络平台服务提供商第40-42页
    (三) 小结第42-44页
四、网络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的限制第44-55页
    (一) 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第44-48页
        1. 义务型规定第44-45页
        2. “明知”型规定第45-46页
        3. 负面清单型规定第46-48页
    (二) 刑法谦抑性的需要第48-50页
        1. 刑法的最后手段性第48-49页
        2. 刑法经济性的需要第49-50页
    (三) 客观归责理论的适用第50-54页
        1. 客观归责理论的核心要义第50-52页
        2. 客观归责理论的合理性第52-54页
    (四) 小结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致谢第63-6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赌博的刑法规制
下一篇:刑罚附随后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