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的建立 | 第12-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12-1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3-15页 |
2 结果 | 第15-17页 |
2.1 急性UC小鼠模型观察与评价 | 第15页 |
2.2 急性UC小鼠模型病理组织学观察与评价 | 第15-17页 |
3 讨论 | 第17-19页 |
4 结论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AM对DSS诱导的急性UC小鼠的作用 | 第20-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 结果 | 第25-27页 |
2.1 AM对UC小鼠一般情况及体重的影响 | 第25页 |
2.2 三组小鼠结肠DAI、CMDI及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 | 第25-27页 |
3 讨论 | 第27-28页 |
4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AM对UC小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 第29-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29-3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2 结果 | 第35-37页 |
2.1 WesternBlotting法检测TLR4、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 | 第35-36页 |
2.2 ELISA法检测血清NF-κB、TNF-α、IL-6表达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3.1 UC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 第37页 |
3.2 AM对UC小鼠体内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37-39页 |
4 结论 | 第39-40页 |
第四部分 不足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综述 | 第43-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