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天津城市文化与声像档案管理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2.1 天津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 第18-19页 |
2.1.1 天津城市文化的内涵 | 第18页 |
2.1.2 天津城市文化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声像档案的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2.2.1 声像档案的概念及特点 | 第19-20页 |
2.2.2 声像档案的标准化理论 | 第20页 |
2.2.3 声像档案的保护理论 | 第20-21页 |
2.2.4 声像档案的共享理论 | 第21页 |
2.3 文化建设中的声像档案管理 | 第21-24页 |
2.3.1 声像档案的形成 | 第21-22页 |
2.3.2 声像档案的保护与数字化 | 第22-23页 |
2.3.3 声像档案的利用 | 第23-24页 |
第3章 国内外声像档案管理在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借鉴 | 第24-32页 |
3.1 国外声像档案管理在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借鉴 | 第24-27页 |
3.1.1 美国声像档案管理在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 第24-26页 |
3.1.2 新加坡口述档案工作实践 | 第26页 |
3.1.3 国外实践经验的借鉴 | 第26-27页 |
3.2 国内声像档案管理在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借鉴 | 第27-32页 |
3.2.1 浙江省方言语音建档工程 | 第27-29页 |
3.2.2 云南省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工作实践 | 第29-30页 |
3.2.3 国内实践经验的借鉴 | 第30-32页 |
第4章 文化强市背景下天津声像档案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2-50页 |
4.1 天津声像档案管理概况 | 第32-37页 |
4.1.1 天津市声像档案管理机构现状 | 第32-34页 |
4.1.2 天津市档案馆声像档案工作概况 | 第34-36页 |
4.1.3 声像档案在天津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 第36-37页 |
4.2 天津声像档案管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 第37-43页 |
4.2.1 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 | 第37-40页 |
4.2.2 口述档案的征集拍摄 | 第40-41页 |
4.2.3 天津声像档案管理对城市文化的体现和实践经验 | 第41-43页 |
4.3 文化强市背景下天津声像档案管理的问题研究 | 第43-50页 |
4.3.1 声像档案资源体系不健全 | 第43-45页 |
4.3.2 声像档案数字化保护工作滞后 | 第45-48页 |
4.3.3 声像档案利用开发质量不高 | 第48-50页 |
第5章 文化强市背景下天津声像档案管理提升的对策 | 第50-56页 |
5.1 文化强市背景下天津声像档案工作的职能定位 | 第50页 |
5.2 文化强市背景下天津声像档案管理提升的总体策略 | 第50-51页 |
5.3 健全声像档案资源体系的对策 | 第51-53页 |
5.3.1 完善声像档案移交接收的相关法规 | 第51页 |
5.3.2 制定对广播电视台声像档案的归集制度 | 第51-52页 |
5.3.3 做好天津方言和口述档案等建档项目 | 第52页 |
5.3.4 提高从业人员对声像档案的重视 | 第52-53页 |
5.4 建立声像档案数字化保护基地的对策 | 第53-54页 |
5.4.1 明确基地职能和运作规程 | 第53页 |
5.4.2 加强对声像档案保护人才的培养 | 第53-54页 |
5.5 构建声像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对策 | 第54页 |
5.5.1 加快实现馆藏声像档案的开放查询 | 第54页 |
5.5.2 与文化部门之间形成声像信息共享网络 | 第54页 |
5.5.3 通过新媒体制作和传播声像文化作品 | 第54页 |
5.6 改善声像档案管理的外部环境 | 第54-5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