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模分复用系统中的少模光纤 | 第10-15页 |
1.2.1 模分复用技术 | 第10-11页 |
1.2.2 少模光纤中的模式 | 第11-13页 |
1.2.3 少模光纤中的模式求解 | 第13-15页 |
1.3 少模光纤中的色散 | 第15-20页 |
1.3.1 色散的定义 | 第15-16页 |
1.3.2 色散的分类 | 第16-18页 |
1.3.3 色散的表示方法 | 第18-20页 |
1.4 少模光纤色散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4.1 色度色散测量 | 第20-22页 |
1.4.2 模间色散测量 | 第22-23页 |
1.4.3 色度色散与模间色散集成测量 | 第23-24页 |
1.5 本论文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集成测量色度色散与模间色散基本原理 | 第26-38页 |
2.1 微波光纤传输技术 | 第26-30页 |
2.1.1 ROF链路结构 | 第26-27页 |
2.1.2 ROF链路调制方式 | 第27-28页 |
2.1.3 MZM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2.2 基于空间偏移耦合模型的微波光子学集成测量原理 | 第30-32页 |
2.3 基于空间探测器模型的微波光子学集成测量原理 | 第32-34页 |
2.4 待测两模光纤特性 | 第34-36页 |
2.5 色散参数的仿真估计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基于空间偏移耦合模型的色散测量系统 | 第38-49页 |
3.1 系统搭建和器件选取 | 第38-40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40-43页 |
3.3 测量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3.3.1 原始结果及其讨论 | 第43-46页 |
3.3.2 可重复性验证 | 第46页 |
3.3.3 测量精度分析 | 第46-47页 |
3.3.4 偏移耦合法的劣势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基于空间探测器模型的色散测量系统 | 第49-58页 |
4.1 系统搭建 | 第49-50页 |
4.1.1 实验仪器和器件选取 | 第49页 |
4.1.2 实验系统细节调整 | 第49-50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50-51页 |
4.3 测量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51-56页 |
4.3.1 原始结果及其讨论 | 第52-53页 |
4.3.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3-56页 |
4.3.3 测量精度与优势分析 | 第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基于飞行时间法的系统对比实验 | 第58-63页 |
5.1 飞行时间法原理概述 | 第58-59页 |
5.2 系统搭建 | 第59-60页 |
5.2.1 实验仪器和器件选取 | 第59页 |
5.2.2 实验过程 | 第59-60页 |
5.3 数据处理结果 | 第60-62页 |
5.4 基于飞行时间法的色散测量系统的劣势 | 第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