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19页 |
| 1.1 临床一线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 | 第16页 |
| 1.2 国内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现状 | 第16-17页 |
| 1.3 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框架及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 1.3.1 理论假设框架 | 第17-18页 |
| 1.3.2 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页 |
| 1.3.3 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 2.1 心理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 2.1.1 心理弹性的概念 | 第19-20页 |
| 2.1.2 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 | 第20-22页 |
| 2.2 心理健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2页 |
| 2.2.1 心理健康的概念 | 第22页 |
| 2.2.2 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 | 第22页 |
| 2.3 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状况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4-28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 3.2 研究工具 | 第24-26页 |
| 3.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 第24页 |
| 3.2.2 心理弹性量表 | 第24页 |
| 3.2.3 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 第24-25页 |
| 3.2.4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 第25页 |
| 3.2.5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第25页 |
| 3.2.6 心理授权量表 | 第25-26页 |
| 3.2.7 大五人格问卷 | 第26页 |
| 3.3 实施流程 | 第26页 |
| 3.4 质量控制 | 第26-27页 |
| 3.5 统计处理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28-39页 |
| 4.1 临床一线护士一般资料 | 第28-29页 |
| 4.2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 第29-30页 |
| 4.2.1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 第29页 |
| 4.2.2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在不同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 | 第29-30页 |
| 4.3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弹性及其保护因素 | 第30-36页 |
| 4.3.1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弹性水平 | 第30-31页 |
| 4.3.2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弹性水平在不同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 | 第31-32页 |
| 4.3.3 心理弹性及其保护因素的相关性 | 第32-35页 |
| 4.3.4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弹性的多元线性回归 | 第35-36页 |
| 4.4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心理弹性及其保护因素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 4.5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的分层回归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 第39-44页 |
| 5.1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 第39-40页 |
| 5.2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弹性水平及其保护性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 5.3 影响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41-44页 |
| 5.3.1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 第41页 |
| 5.3.2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41-42页 |
| 5.3.3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领悟性支持的关系 | 第42页 |
| 5.3.4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授权的关系 | 第42-43页 |
| 5.3.5 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 第43-4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4-45页 |
| 第七章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45-46页 |
| 附录 | 第46-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