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 第二章 背景知识 | 第17-29页 |
| 2.1 辐照损伤 | 第17-25页 |
| 2.1.1 离子-原子相互作用简介 | 第18页 |
| 2.1.2 能量损失理论 | 第18-21页 |
| 2.1.2.1 原子核能损与电子能损的计算 | 第19-20页 |
| 2.1.2.2 路径长度与投影射程 | 第20-21页 |
| 2.1.3 位移阈值能量E_J | 第21-22页 |
| 2.1.4 原子离位损伤(dpa) | 第22页 |
| 2.1.5 点缺陷的形成及其扩散 | 第22-25页 |
| 2.1.5.1 肖特基缺陷 | 第23页 |
| 2.1.5.2 弗伦克尔缺陷 | 第23-24页 |
| 2.1.5.3 常态下的缺陷形成与扩散 | 第24-25页 |
| 2.1.5.4 辐照加强的缺陷扩散以及缺陷反应速率理论 | 第25页 |
| 2.2 辐照效应 | 第25-26页 |
| 2.3 立方萤石结构衍生物陶瓷材料简介 | 第26-28页 |
| 2.4 O-D相变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实验方法和原理 | 第29-38页 |
| 3.1 材料制备 | 第29-31页 |
| 3.1.1 粉末原料的干燥与混合 | 第29页 |
| 3.1.2 初次球磨 | 第29页 |
| 3.1.3 初次压制成型 | 第29-30页 |
| 3.1.4 初次烧结 | 第30页 |
| 3.1.5 再次球磨和压制成型 | 第30页 |
| 3.1.6 高温烧结 | 第30页 |
| 3.1.7 手动抛光 | 第30-31页 |
| 3.2 离子辐照 | 第31-32页 |
| 3.2.1 离子注入机 | 第31页 |
| 3.2.2 离子注入 | 第31-32页 |
| 3.3 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检测 | 第32-35页 |
| 3.3.1 X射线衍射穿透深度 | 第33-34页 |
| 3.3.2 掠入射X射线测量 | 第34-35页 |
| 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 | 第35-38页 |
| 3.4.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 | 第35-36页 |
| 3.4.2 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 | 第36-37页 |
| 3.4.3 透射电镜实验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Lu_2Ti_2O_7和Gd_2Ti_2O_7多晶烧绿石的离子辐照实验 | 第38-50页 |
| 4.1 Lu_2Ti_2O_7和Gd_2Ti_2O_7的高温固相制备研究 | 第38-39页 |
| 4.2 未辐照Lu_2Ti_2O_7和Gd_2Ti_2O_7样品的衰征 | 第39-40页 |
| 4.3 Lu_2Ti_2O_7和Gd_2Ti_2O_7的Kr~(3+)离子辐照结果 | 第40-49页 |
| 4.3.1 SRIM程序模拟 | 第41-44页 |
| 4.3.2 Kr~(3+)离子辐照导致Lu_2Ti_2O_7的非晶结构变化 | 第44-48页 |
| 4.3.3 Kr~(3+)离子辐照导致Gd_2Ti_2O_7烧绿石的非晶变化 | 第48-4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50-63页 |
| 5.1 阳离子反位对Lu_2Ti_2O_7和Gd_2Ti_2O_7的影响 | 第50-51页 |
| 5.2 温度对辐照非晶转变的影响 | 第51-55页 |
| 5.3 阳离子半径比对辐照非晶的影响 | 第55-58页 |
| 5.4 Lu_2Ti_2O_7多晶烧绿石受辐照后生成纳米晶的研究 | 第58-62页 |
| 5.4.1 纳米晶研究背景 | 第58页 |
| 5.4.2 Lu_2Ti_2O_7烧绿石样品经辐照后形成纳米晶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