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8页 |
1.1 血吸虫病概述 | 第15页 |
1.2 我国家畜的日本血吸虫病现状 | 第15-16页 |
1.3 血吸虫生活史及发病机制研究 | 第16-17页 |
1.4 日本血吸虫病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1 病原学诊断方法 | 第17-18页 |
1.4.2 免疫学诊断方法 | 第18-19页 |
1.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第19页 |
1.5 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5.1 天然抗原 | 第20页 |
1.5.2 循环抗原 | 第20页 |
1.5.3 组分抗原 | 第20-21页 |
1.5.4 重组抗原 | 第21-22页 |
1.5.5 模拟抗原 | 第22页 |
1.5.6 其他抗原 | 第22页 |
1.6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的研究 | 第22-25页 |
1.6.1 胶体金和胶体金标记技术 | 第23页 |
1.6.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 | 第23页 |
1.6.3 胶体金标记的原理 | 第23-24页 |
1.6.4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组成 | 第24页 |
1.6.5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应用与前景 | 第24-25页 |
1.7 链球菌G蛋白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1.8 蠕虫感染状况调查研究 | 第26页 |
1.9 粪便虫卵沉淀法 | 第26页 |
1.10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候选诊断抗原的筛选研究 | 第28-38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2.2.2 主要酶和试剂 | 第28-29页 |
2.2.3 菌种 | 第2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2.3.1 抗原的准备 | 第29-31页 |
2.3.2 血清的来源和制备 | 第31页 |
2.3.3 几种抗原作为候选诊断潜力抗原的研究 | 第31-32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2-36页 |
2.4.1 虫卵抗原,全虫抗原,成虫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抗原的制备 | 第32页 |
2.4.2 重组抗原rSj06868的制备结果 | 第32-34页 |
2.4.3 诊断抗原、待检血清、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34页 |
2.4.4 五种抗原ELISA检测感染黄牛血清和感染水牛血清的结果 | 第34-35页 |
2.4.5 兔血清的ELISA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2.5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诊断技术的研究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2.1 化学试剂 | 第39页 |
3.2.2 血清材料 | 第3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3.3.1 胶体金标记SPA与SPG的准备 | 第39页 |
3.3.2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 | 第39-40页 |
3.3.3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对血清抗体的检测 | 第40-41页 |
3.3.4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初步应用 | 第4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1-45页 |
3.4.1 试纸条的制备 | 第41-43页 |
3.4.2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应用 | 第43-45页 |
3.5 讨论 | 第45-48页 |
3.5.1 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 | 第45-46页 |
3.5.2 标记蛋白的选择 | 第46页 |
3.5.3 试纸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望江县长江江滩放牧牛蠕虫感染状况调查 | 第48-55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4.2.1 调查地点及当地的地理、气候、自然状况 | 第48页 |
4.2.2 粪样采集 | 第48页 |
4.2.3 检查方法 | 第48-49页 |
4.2.4 幼虫培养 | 第49页 |
4.2.5 统计分析 | 第49页 |
4.3 结果 | 第49-54页 |
4.3.1 感染率和感染度 | 第49-50页 |
4.3.2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牛感染状况的比较 | 第50-53页 |
4.3.3 三期幼虫鉴定结果 | 第53-54页 |
4.4 讨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粪便虫卵沉淀法的改进 | 第55-61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5.3.1 悬浮粪便的方法选择 | 第55页 |
5.3.2 虫卵的准备 | 第55页 |
5.3.3 福尔马林-乙酸乙酯消化法的条件优化 | 第55-56页 |
5.3.4 虫卵计数 | 第56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56-59页 |
5.4.1 悬浮粪便的方法选择结果 | 第56-57页 |
5.4.2 优化方法一与优化方法二结果比较 | 第57页 |
5.4.3 显微镜虫卵计数 | 第57-59页 |
5.5 讨论 | 第59-61页 |
5.5.1 悬浮粪便的方法选择 | 第59页 |
5.5.2 方法的优化比较 | 第59页 |
5.5.3 吸虫粪便虫卵沉淀法的改进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